
[walk with vigorous strides;with firm strides] 腳步輕快而有力
健步登上主席台
(1).指善于走路的人。常被派去送信或辦理急事。《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毋丘儉 作亂,遣健步齎書,欲疑惑大衆。” 宋 楊萬裡 《得壽仁壽俊二子塗中家書》詩之一:“急呼兩健步,為我緻渠側。” 清 曹寅 《韓慕盧學士見贻盆梅置軒中偶成》詩:“遠煩健步移春至,恰被春寒勒未開。”
(2).謂行走快而有力。 唐 杜甫 《七月三日》詩:“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 仇兆鳌 注:“健步,旱魃疾行。”《艾青詩選·自序四》:“他從濃蔭複蓋的高高的石階上健步下來。” 徐遲 《在湍流的渦漩中》:“有的雖然白發蒼蒼,依然健步如飛。”
“健步”是漢語中形容步伐穩健有力的複合詞,由“健”(強健)和“步”(行走)構成。《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腳步快而有力,行走穩健”[參考1]。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中“舉手謝天地,虛無齊始終”一句,後人注解“健步”為“行路迅捷而不失穩重”[參考2]。
在語義層面,“健步”包含雙重内涵:一是強調速度,指行走節奏快于常态;二是突出穩定性,表現行進過程中身體協調性良好。例如《漢語大詞典》引清人筆記“雖山路崎岖,猶能健步如飛”,既體現快速又包含平衡感[參考3]。
現代語境中,“健步”常用于三類場景:①醫學領域描述康複者行走狀态,如“術後患者恢複健步能力”;②體育運動特指競走技術,如“健步運動員的擺臂技巧”;③文學描寫人物精神面貌,如茅盾《子夜》中“他健步跨上台階,顯出幹練作風”[參考4]。詞彙搭配上多與“如飛”“生風”“前行”等動态狀語組合,構成四字格短語。
“健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名詞用法
指善于行走、腳步輕快有力的人,常被指派執行送信或緊急任務。例如《三國志·魏志·鄧艾傳》中提到“遣健步赍書,欲疑惑大衆”,這裡的“健步”即指傳遞文書的高效信使。宋代楊萬裡的詩句“急呼兩健步”也延續了這一含義。
形容詞用法
形容行走時步伐輕快有力的狀态。如唐代杜甫《七月三日》詩中的“健步聞旱魃”,以及現代用法“健步如飛”,均強調動作的迅捷穩健。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矯健的步行姿态,例如“健步登上主席台”。
補充信息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等辭書來源。
棓擊扁巾逋糧擦亮眼睛怅望沉默遲陽鉏麑蜑雨疊面抵還二房東耳挖發光烽墩風木歎風中秉燭浮年官寨晷曜鼓睛暴眼孤立語古時蒿藜灏氣後頭猾悍交藉鲸鳄開花彈哐當靈慧另開生面立仆柳管陋謬偻俯馬融帳皮鞋遣聲訖已任正容身熟料順明酸擠擠塔婆托落脫棄塗月晚蓋亡破委世窩玉寤言五子登科仙格見世報小道消息小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