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試的意思、都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試的解釋

[a military examination manner in Han Dynasty] 漢代一種講武習兵的考試制度

如古都試之法。——宋· 蘇轼《教戰守》

詳細解釋

漢 代的閱兵制度。用以考試講武。以立秋日總試。 翟義 誅 王莽 後,于每年九月間舉行。《漢書·翟義傳》:“於是以九月都試日斬 觀 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帥。”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太守、都尉、令長、丞尉,會都試,課殿最也。”《後漢書·李通傳》:“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其屬正,因以號令大衆。” 李賢 注:“ 漢 法以立秋日都試騎士,謂課殿最也。 翟義 誅 王莽 ,以九月都試日勒車騎材官士是也。”《資治通鑒·唐代宗永泰元年》:“ 抱真 以 山東 有變, 上黨 為兵衝……乃籍民,每三丁選一壯者,免其租、傜,給弓矢,使農隙習射,歲暮都試,行其賞罰。” 胡三省 注引 史炤 曰:“謂總閲試習武備也…… 漢 制,郡國以八月都試,閲武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試是漢語曆史詞彙中具有特定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指向古代軍事制度中的考核活動。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都”在古漢語中可表“總領”或“彙聚”之意,而“試”指考核、檢驗。二者結合後,“都試”特指漢代地方官員定期組織的軍事演練與武藝考評制度,是維護地方武裝力量的重要機制。

從文獻溯源看,《漢書·刑法志》明确記載:“立秋之日,斬牲于東門郊外,以薦陵廟,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謂之‘都試’。”此處“都試”不僅包含兵器操演,更涉及戰陣排列、騎射考核等系統性軍事訓練,參與者多為郡國兵士及軍官。這一制度在東漢時期逐漸廢止,但其名稱仍被《後漢書》等典籍沿用,成為研究漢代兵制的重要術語。

值得注意的是,“都試”一詞在後世文學作品中偶見引申用法。如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以“都試之典”借喻對人才能力的全面考察,但此類用例較為罕見。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僅存于曆史文獻及專業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都試”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漢代軍事制度(主要含義)

指漢代用于檢閱軍隊和考核武備的閱兵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1. 時間安排:最初在立秋日舉行,翟義讨伐王莽後改為每年九月(見)。
  2. 核心内容:通過講武、演習射箭、駕馭戰車等科目,總試騎士并檢驗地方軍事訓練成果(參考)。
  3. 曆史記載:《漢書·韓延壽傳》和蘇轼《教戰守》中均有提及,說明其作為軍事考核制度的重要性(來源)。

二、現代引申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每一個都親自嘗試,不敷衍了事”。如:

注意:第二類釋義僅見于個别詞典,古代文獻中未見此類用法,建議優先以曆史制度含義為準。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書》《晉書》等原始史料(綜合)。

别人正在浏覽...

百錢蔔抱薪救焚彩旦叨辱調禦底版封詞鳳栖梧馮轼忿戾感納歌樂鈎繩乖錯官梅衮衣西歸酣宴河池龢銮和樸合爪懷鄉回天轉地角燈狡巧結拜寂默禁宮寄鴈傳書狷淺句胪昆明灰掠奪兩劑瀝澇六享流洲瞑臣密蘇裡河男口惱恨婥約滂施跑付兒羣化阮郎入冠散散停停少一時霜蹄殊庭四更隨緣太極拳桃金娘體物緣情晚米下筆如神香滲滲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