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香的意思、傳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香的解釋

(1).佛教語。傳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雲殿受戒》詩:“傳香引上德,列伎進名臣。” 唐 馬戴 《送宗密上人》詩:“一自傳香後,名山願蔔鄰。”

(2).佛教語。行香。謂行法事時持香繞行道場。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侍讀霑恩早,傳香駐日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賢愚經》雲:‘為蛇施金設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達王經》雲:‘佛昔為大姓家子,為父供養三寶,父命子傳香。’此雲‘行香僧手中’與‘傳香’,今世國忌日尚行此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香”是佛教術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其詞義演變還延伸出現代引申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佛教原義

  1. 傳戒儀式 指佛教中傳授戒律的儀式,通過焚香、誦經等儀軌完成戒法傳承。如南朝梁庾肩吾詩句“傳香引上德”,唐代馬戴詩中“一自傳香後,名山願蔔鄰”,均體現傳戒的宗教意義。

  2. 行香儀式 指法事中僧人持香繞行佛殿或道場的儀軌,通過香氣傳遞虔誠與祈願。唐代廣宣《禁中法會應制》描述“傳香駐日遲”,宋代文獻記載國忌日仍保留此傳統。

二、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漢語中,“傳香”被賦予美德傳播的象征意義,形容通過言行将善意、品德傳遞給他人。例如誇獎他人善行時可用“傳香”表達其積極影響力。

三、使用場景


注:以上解釋綜合佛教典籍與詩詞用例,權威文獻可參考《能改齋漫錄》《全唐詩》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傳香》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美食的香氣擴散開來。通常指的是烹饪或烘焙制作的食物使得香味傳播到周圍,讓人聞香而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傳香》的拆分部首是“食”和“香”,其中“食”是食物的意思,“香”是形容食物有香味。整個詞語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傳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轉七卦文說》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古代一位名叫廚桂的廚師制作菜肴時,香氣四溢,飄到了鄰居家中,引得鄰居們紛紛前來品嘗他的美食。因此,這個成語就形容了美食香氣的傳播。

繁體

《傳香》的繁體字是「傳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傳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魏書•劉桢傳》中,用的是「傳香」的寫法。在《佛寶全書•增廣佛果品》中則用的是「轉香」的寫法。這些寫法的變化與曆史變遷、地域差異和個人風格有關。

例句

1. 廚師烹饪出的菜肴香氣四溢,整個飯店都彌漫着傳香的味道。

2. 面包新鮮出爐,從面包店傳香出來,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品嘗。

組詞

傳播、傳媒、傳承、傳統、香氣、火腿、美食

近義詞

飄香、飄食、飄來香

反義詞

散香、無味、失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