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絕一隅的意思、鬥絕一隅的詳細解釋
鬥絕一隅的解釋
孤懸邊遠之地;僻處邊遠之地。《魏書·西域傳·焉耆》:“ 焉耆 為國,鬥絶一隅,不亂日久。”《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 梁祖 覽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謂 敬翔 曰:‘ 李公 鬥絶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 襲吉 之筆才,虎傅翼矣!’”
詞語分解
- 鬥絕的解釋 .陡峭峻險。鬥,通“ 陡 ”。《後漢書·西南夷傳·白馬氐》:“﹝ 氐 人﹞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頃,四面鬥絶。” 宋 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鐘阜 之支隴隱隱而下,今行宮據其平處以
- 一隅的解釋 .指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呂氏春秋·士容》:“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雖贓污未露,而姦詐如是。舉此一隅,餘詐
網絡擴展解釋
“鬥絕一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ǒu jué yī y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孤懸邊遠之地或僻處邊遠之地,形容地理位置極其偏遠且孤立。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
出自《魏書·西域傳·焉耆》:“焉耆為國,鬥絕一隅,不亂日久。”,描述焉耆國地處偏遠卻長期安定。
- 曆史用例:
《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中,李襲吉被形容為“鬥絕一隅”,意指其雖身處偏遠卻能施展才華。
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
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
部分資料标注為褒義詞(如),強調在偏遠環境中仍能有所作為;但實際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補充說明
- 字形辨析:
部分文獻中寫作“鬥絶一隅”(如、5),實為異體字,含義相同。
- 近義表達:
類似“偏安一隅”,但“鬥絕”更強調地理隔絕的孤立狀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魏書》《舊五代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絕一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努力奮鬥,不甘于安逸地待在一個狹小的角落裡。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和六個筆畫。其中,“鬥”為邊旁部首,表示戰鬥、争勝的意思;“絕”為纟部首,表示斷絕、截止的意思;最後,“隅”為阜部首,表示角落、邊角的意思。
《鬥絕一隅》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狹小的角落裡,他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奮鬥,最終取得了成功。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鬥絕一隅》。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整體形态基本保持一緻,是以象形為基礎進行演變的。
這個成語的一個例句是:“隻有不甘于鬥絕一隅,才能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鬥志”,表示戰鬥的決心;“絕境”,表示困境、無法逃脫的境地。
其中一個近義詞是“奮發圖強”,意思是積極努力,力求進步。
反義詞則是“安逸自足”,意思是滿足于現狀,不願意追求更好的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