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狼的意思、白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狼的解釋

(1).白色的狼。古時以為祥瑞。《國語·周語上》:“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韋昭 注:“白狼、白鹿, 犬戎 所貢。” 唐 歐陽詹 《珍祥論》:“ 殷湯 上感,實獲白狼。” 元 耶律楚材 《和張敏之詩》之一:“扶杖聽黃詔,稱觴進白狼。” 清 曹寅 《宿盧溝題壁》詩:“明朝挾弓矢,應射白狼歸。”

(2). 漢 縣名。故城在今 遼甯省 淩源縣 南。《漢書·地理志下》:“ 右北平郡 ,縣十六: 白狼 。”《晉書·地理志上》:“ 高雲 以 幽 冀 二州牧鎮 肥如 , 并州 刺史鎮 白狼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直隸·大甯府》:“ 白狼城 ,在 營州 西南。”

(3). 漢 時西南部族名。《後漢書·種暠傳》:“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諸國,自前刺史 朱輔 後遂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狼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白狼指毛色純白的狼,屬哺乳綱犬科動物。

    • 白:象形字,本義為“白色”,引申為潔淨、明亮(《說文解字》)。
    • 狼:形聲字,本義為犬科猛獸,性兇猛多疑(《康熙字典》)。

      組合義:特指毛色罕見的狼種,古代被視為異獸。


二、文化象征與文獻記載

  1. 祥瑞之兆

    白狼在古代被視為祥瑞象征。《山海經·西山經》載:“其獸多白狼”,預示國泰民安。

    《宋書·符瑞志》稱:“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則見”,代表君主賢明。

  2. 災禍隱喻

    部分文獻中,白狼象征戰亂或異族入侵。如《史記·匈奴列傳》以“白狼”喻北方遊牧民族,暗含邊患之意。


三、現代應用與地名關聯

  1. 地理名稱

    • 白狼山:遼甯、河北等地均有同名山脈,多因曆史傳說或地貌特征得名(如河北白狼山傳為唐代屯兵地)。
    • 白狼鎮:内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下轄鎮,蒙語意為“富饒之地”,與白狼物種無直接關聯。
  2. 生态保護

    現代生物學中,白狼(如北極狼)被列為瀕危物種,象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參考《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文化象征考據:《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3. 生态資料:《中國獸類圖鑒》(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編)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典籍、地名史料及生态研究,釋義嚴謹,文化背景翔實。

網絡擴展解釋

“白狼”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

  1. 白色狼(祥瑞象征)
    古時被視為祥瑞的白色狼。《國語》記載周穆王征讨犬戎時獲得四白狼、四白鹿作為貢品,唐代歐陽詹的《珍祥論》也提到商湯時期白狼被視為吉兆。這一意象在詩詞中常出現,如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稱觞進白狼”。

  2. 漢代縣名
    位于今遼甯省淩源縣南,屬右北平郡。《漢書·地理志》明确記載其為十六縣之一,晉代曾作為并州刺史駐地,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也考證了其地理位置。

  3. 漢代西南部族名
    《後漢書·種暠傳》提到白狼是與槃木、唐菆等并列的西南部族,東漢時期曾與中原政權有往來,後逐漸斷絕聯繫。

此外,“白狼”在成語“空手套白狼”中代指“稀有珍貴之物”(),而高權威網頁補充其為“品行高尚”的象征()。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地理考證,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鬥之才采拾谄渎承保钏镯辭第電駭斷除恩重丘山風旛豐逸扶榇遘紛管城毛穎雇募和鹄哼唧槵子嬌波攪害狡獝矯诏加委矜放競謹康平課最辣絲絲涼厚砺帶令不虛行龍桷律典篃竹明光鋥亮名門望族盤瓠骈脅潛迹翹車屈曳驅湧認透熱湯日偏食耎弱若敖贍暢捎泊石碽雙轉馬豎亥束手自斃聳峭酸桶貪俗甜物天誅地滅文墨職無庸置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