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色的狼。古時以為祥瑞。《國語·周語上》:“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韋昭 注:“白狼、白鹿, 犬戎 所貢。” 唐 歐陽詹 《珍祥論》:“ 殷湯 上感,實獲白狼。” 元 耶律楚材 《和張敏之詩》之一:“扶杖聽黃詔,稱觴進白狼。” 清 曹寅 《宿盧溝題壁》詩:“明朝挾弓矢,應射白狼歸。”
(2). 漢 縣名。故城在今 遼甯省 淩源縣 南。《漢書·地理志下》:“ 右北平郡 ,縣十六: 白狼 。”《晉書·地理志上》:“ 高雲 以 幽 冀 二州牧鎮 肥如 , 并州 刺史鎮 白狼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直隸·大甯府》:“ 白狼城 ,在 營州 西南。”
(3). 漢 時西南部族名。《後漢書·種暠傳》:“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諸國,自前刺史 朱輔 後遂絶。”
“白狼”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
白色狼(祥瑞象征)
古時被視為祥瑞的白色狼。《國語》記載周穆王征讨犬戎時獲得四白狼、四白鹿作為貢品,唐代歐陽詹的《珍祥論》也提到商湯時期白狼被視為吉兆。這一意象在詩詞中常出現,如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稱觞進白狼”。
漢代縣名
位于今遼甯省淩源縣南,屬右北平郡。《漢書·地理志》明确記載其為十六縣之一,晉代曾作為并州刺史駐地,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也考證了其地理位置。
漢代西南部族名
《後漢書·種暠傳》提到白狼是與槃木、唐菆等并列的西南部族,東漢時期曾與中原政權有往來,後逐漸斷絕聯繫。
此外,“白狼”在成語“空手套白狼”中代指“稀有珍貴之物”(),而高權威網頁補充其為“品行高尚”的象征()。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地理考證,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