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髅的意思、枯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髅的解釋

骸骨;骷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老僧腳底從來闊,未必枯髏就此埋。”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孩兒,我不合娶個媳婦與你。方纔得兩箇月,你渾身便瘦了一半,若再過三年,怕不成一個枯髏。” 金 松岑 《論寫情小說于新社會之關系》:“謂鬚眉皆惡物,粉黛盡枯髏,不如一塵不染六根清浄之為愈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lóu,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人死後留下的幹枯骸骨或骷髅,常用來形容極度瘦弱、衰敗的狀态。其字面由“枯”(幹癟、憔悴)和“髅”(頭骨)組合而成,引申為身體枯瘦或生命衰竭的象征。


詳細解釋

  1. 本義與象征
    該詞最早用于描述屍骨,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中提到“未必枯髅就此埋”,強調對生命終結的直觀描述。明代高明《琵琶記》中則用“枯髅”比喻長期病弱後的消瘦狀态。

  2. 文學與哲學引申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枯髅”隱喻生命的脆弱與短暫。例如,金松岑在《論寫情小說于新社會之關系》中以“粉黛盡枯髏”表達對表象虛幻的批判。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枯髅”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其近義詞為“骷髅”,但“枯髅”更側重強調“幹枯”的形态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髅》的意思

《枯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已經枯幹的骷髅。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種事物非常枯燥乏味,毫無生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木”和“骨”,其中“木”是左部,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思;“骨”是右部,表示與骨骼或骷髅有關的意思。這個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枯髅》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在繁體字中,“枯髅”也寫作「枯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與現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枯髅》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别變異的寫法,仍然是用“木”做左部,用“骨”做右部的組合。

例句

1. 他整天呆在家裡看書,變得像個枯髅一樣沒有生氣。

2. 這部電影真是枯髅片,完全沒有任何懸念和情節。

3. 這個講座枯燥無味,聽得我都快忍不住打瞌睡了。

組詞

枯木、骷髅、枯燥、枯萎、骨頭

近義詞

幹巴、無聊、單調、死闆、枯燥乏味

反義詞

有趣、生機勃勃、活躍、鮮活、生氣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