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醫學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漢 張仲景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少陰病,下利清榖,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 漢 張仲景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
(2).中醫學病症名。指胸腹劇痛,兩足暴冷,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的病症。參閱《靈樞·癫狂》。
(3).中醫學病症名。指久久頭痛的一種。參閱《素問·奇病論》。
“厥逆”是中醫學術語,指一類因氣血運行異常或陰陽失衡導緻的病症,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含義及表現:
厥逆的核心病機是氣血不暢、陽氣受阻,導緻身體局部或整體功能失調。根據《黃帝内經》等經典文獻,其表現為四肢冰冷(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或突發昏厥,但可恢複意識,屬于中醫“厥證”範疇。
手足厥冷
氣血無法溫煦四肢,出現手腳冰涼甚至麻木,常伴隨脈象沉細或微弱。
胸腹劇痛
氣機逆亂時,可能引發胸痛如裂、腹痛如刀割,并伴有煩躁、食欲不振、足部突然冰冷等症狀。
突發昏厥
嚴重時患者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多數情況下可自行蘇醒。
久發頭痛
長期頭痛且伴隨脈象異常,屬“厥逆頭痛”的特殊類型。
中醫主張調和氣血、溫陽散寒,具體包括:
中醫“厥逆”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循環障礙(如休克早期)、神經性昏厥或急腹症等有交叉,但需結合具體症狀鑒别診斷。
《厥逆》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心态或态度消極、不正面積極面對困難或挫折,表現出一種自我否定和低落的狀态。它也可以指一個人或某個事物的方向或趨勢完全錯誤或相反。
厥(左右分部思字底單)+逆(辶予)。
厥的筆畫數為15劃,逆的筆畫數為9劃。
《厥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如《易經》、《尚書》等。繁體字為「厥逆」,簡體字為「厥逆」。
在古代,「厥逆」這個詞的字形寫法是有所不同的。而在古代字典中,它的形狀更加複雜、繁瑣。
1. 他對自己的能力完全沒有信心,總是厥逆于困難面前。
2. 這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完全厥逆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 厥學:指學術研究方面的錯誤或不當。
2. 逆境:指困難、逆境的狀态。
3. 逆耳:形容聽起來不順耳或難以接受。
近義詞:消極、頹喪、悲觀。
反義詞:積極、正面、樂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