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髅的意思、枯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髅的解释

骸骨;骷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髏就此埋。”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孩儿,我不合娶个媳妇与你。方纔得两箇月,你浑身便瘦了一半,若再过三年,怕不成一个枯髏。” 金 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谓鬚眉皆恶物,粉黛尽枯髏,不如一尘不染六根清浄之为愈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髅,汉语中通常写作“骷髅”,是“髑髅”的异体字形式,指人或动物死亡后遗留的干枯骨骼,常见于文学、宗教及医学领域。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字源解析

“枯”本义为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说文解字》释为“槀也”,引申为干瘪无生命的状态;“髅”由“骨”与“娄”组成,本指头骨,后泛指骨骼。《汉语大词典》收录“骷髅”词条,释义为“死人的头骨或全副骨骼”。

二、基本含义

  1. 生物学定义:指生物体死亡后肌肉组织腐烂脱落的骨骼残留,常见于考古、法医学领域。
  2. 文化象征:在佛教典籍中,骷髅象征“无常”,如《俱舍论》以髑髅警示众生生死循环;道教则以骷髅为修持法器,表达“白骨观”思想。

三、引申含义

文学作品中常以骷髅隐喻死亡、恐惧或虚无。例如《红楼梦》中“风月宝鉴”正反两面的骷髅与美人,暗喻色相虚幻;现代医学解剖学则用“骷髅模型”指代人体骨骼结构教学工具。

四、现代应用

在心理学领域,骷髅意象被用于恐惧心理研究;艺术创作中,骷髅作为哥特文化符号频繁出现于绘画、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枯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ū lóu,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人死后留下的干枯骸骨或骷髅,常用来形容极度瘦弱、衰败的状态。其字面由“枯”(干瘪、憔悴)和“髅”(头骨)组合而成,引申为身体枯瘦或生命衰竭的象征。


详细解释

  1. 本义与象征
    该词最早用于描述尸骨,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提到“未必枯髅就此埋”,强调对生命终结的直观描述。明代高明《琵琶记》中则用“枯髅”比喻长期病弱后的消瘦状态。

  2. 文学与哲学引申
    在文学作品中,常借“枯髅”隐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例如,金松岑在《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中以“粉黛尽枯髏”表达对表象虚幻的批判。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枯髅”属于书面化表达,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其近义词为“骷髅”,但“枯髅”更侧重强调“干枯”的形态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宝备位充数猋忽冰洁渊清不可更新资源逋薮苍帝缠织称功颂德倒载干戈断鸢恩养烦剧黼杀干名犯义够过儿辜恩背义含霜履雪滑轨匠师角貒寄巢济河焚舟静象酒果看承戡戮抠唆愧辞睽时蓼风凌慠立业鸬鷀杓马耳东风朦郁缅鉴麋胶目前牛蹄之涔启罗迈当日瘦三品森蔼蛇进生旋摄氏温标水葬岁末太学生桃渖同名维摩为期文人学士吾生五玉物状小子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