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晜弟的意思、晜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晜弟的解釋

兄弟;哥哥和弟弟。《爾雅·釋親》:“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械 三嘏 送虜主帳前,以其晜弟皆方委任,遂貸 三嘏 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晜弟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親屬稱謂,現多作"昆弟"。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親》"晜,兄也",指同輩男性中年齡較長者,後泛指同宗兄弟關系。晜弟的語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字形本義

    "晜"為會意字,甲骨文象二人并立之形,《說文解字》釋為"周人謂兄曰晜",段玉裁注強調其"長幼有序"的核心内涵。該字在秦漢時期逐漸被"昆"替代,但仍在《儀禮》《禮記》等典籍中保留原始用法。

  2. 禮制功能

    在宗法體系中,晜弟承擔着"昭穆制度"的秩序維護作用。《禮記·曲禮》記載"晜齒則序",指兄弟間需按齒序确立祭祀位次,确保家族倫理等級。這種制度在宋代司馬光《書儀》中仍有詳細記載。

  3. 文化演變

    明清時期,晜弟的日常使用範圍縮小至書面語,《康熙字典》将其歸入"古稱兄曰晜"的曆史詞條。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但在日本仍保留"晜弟"(コンテイ)的漢字詞形态。

主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晜弟(kūn d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兄弟”,即哥哥和弟弟的統稱。例如《爾雅·釋親》中提到:“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意為父親的兄弟中,年長的稱為伯父(世父),年幼的稱為叔父。

  2. 引證與用法
    宋代田況《儒林公議》記載:“以其晜弟皆方委任,遂貸三嘏死”,此處“晜弟”指兄弟關系,強調家族成員間的關聯性。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幾乎被“兄弟”完全取代,僅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中。其近義詞為“兄弟”,反義詞則需結合語境判斷,如“姊妹”等。

  4. 相關詞彙擴展
    成語如“稱兄道弟”“兄死弟及”等,均與親屬稱謂相關,但“晜弟”本身不常用于成語。

注意:若需查閱完整古籍引證或相關研究,可參考《爾雅》《儒林公議》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保養彬彪抄身差生撐犁孤塗成日成夜籌附楚歌之計淳明蔥楚叢聚戴帻鲽離鹣背頓茶頓飯伏甲高梯割雞勾追怪恨還奉黑沒促哄逗闳肆箋訓節本謹行儉用金篆咎丑酒賊矩法昆蟲學樂而忘憂靈飇禮祀緑依依慢駡門單面額目瞪口呆木戆暖鍋女強人秦婦吟秀才青萍青史垂名欺天罔地肉台盤弱尚上竈折到隋珍蘇門四子挑抉挑缺同歲退魚未了無計所奈無冕之王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