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綠茂盛貌。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緑依依牆高柳半遮,靜悄悄門掩清秋夜。”《水浒傳》第一二○回:“紅瑟瑟滿目蓼花,緑依依一洲蘆葉。” 明 單本 《蕉帕記·脫化》:“你将緑依依窗前一葉蕉,變翠的的軸上千絲料。”
“緑依依”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描繪自然景色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
意為「碧綠茂盛」的樣貌,多用于形容植物繁密青翠的狀态。例如《西廂記》中“緑依依牆高柳半遮”描寫柳枝垂挂的茂密景象,《水浒傳》則以“緑依依一洲蘆葉”表現蘆葦叢的繁盛。
發音
現代漢語拼音為lǜ yī yī(部分古籍注音為“lù”,但現代規範以“lǜ”為準)。
文字構成
“緑”是“綠”的異體字,屬于繁體字形;“依依”在此處為疊詞,強調植物柔密連綿的形态,與“楊柳依依”中的用法不同。
應用語境
主要用于詩詞、戲曲等古典文學,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意境常與“靜悄悄”“紅瑟瑟”等色彩或狀态詞對仗,形成畫面感。
提示: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古籍出處,可參考《西廂記》《蕉帕記》等元代雜劇。
緑依依(lǜ yī yī)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綠色郁郁蔥蔥、充滿生機的樣子。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是: 彐和艸,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緑依依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國風·秦風·緑衣》,緑衣表示綠色的衣物,有生機勃勃的氣息,後來演變成了緑依依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緑依依的寫法是綠依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根據漢字書寫的演變,緑依依的古代寫法可能是綠衣衣,其中綠表示綠色,衣表示衣物,衣表示是兩個表示相同的字,強調了綠色衣物的繁盛。
緑依依這個詞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春日的山巒緑依依,給人一種宜人的感覺。”這句話形容山巒上郁郁蔥蔥的綠色景象。
除了緑依依外,還有一些與緑依依相關的詞語,組詞如:緑油油、緑瓦紅牆、蒼翠欲滴;近義詞有:翠綠、青蔥、碧綠;反義詞有:幹枯、凋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