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青蓱 ”。古寶劍名。《文選·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幹将之器。” 呂延濟 注:“青蓱、幹将,皆劍名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鋒之精絶也。”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緑,長價於 薛 卞 之門。”
(2).又泛指劍。 明 沉鲸 《雙珠記·刑逼成招》:“偶見他獨行身酩酊,青萍觸傷其頸。” 陳世宜 《贈孟碩》詩:“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氣崚嶒。”
(3).喻指兵柄,軍權。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仰思調玉燭,誰定握青萍。” 仇兆鳌 注:“憤激涕零,為宦官監兵,王師喪敗也。上将元勳,見功臣可仗。欲調玉燭,青萍誰屬,言當專任 李 郭 ,以緻太平。”
(4).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稱。 宋 陸遊 《初夏閑步村落間》詩:“緑葉忽低知鳥立,青萍微動覺魚行。” 清 厲鹗 《台城路·蠶》詞:“青萍葉大桐花落,村村又鳴鳩婦。”參見“ 青蘋 ”。
“青萍”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在詩歌中,青萍常象征潛藏的希望或堅韌信念,亦形容看似渺小卻關鍵的事物。
青萍既是曆史名劍與兵權的代稱,也是常見水生植物,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學特征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查字典)。
《青萍》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一種水草植物。青萍一詞在古代文學中經常被用來形容水面上浮動的草葉,特别是指荷葉。
青萍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
青萍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青(8畫):丨(1)+ 丶(1)+ 一(1)+ 丿(1)+ 丿(1)+ 丶(1)+ 丿(1)+ 一(1)
萍(3畫):艹(3)
青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西遊記》等。它通常用來描繪自然景色中的水草,給讀者展示美麗的水鄉風光。
青萍的繁體字為「靑萍」。
在古代,青萍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保留了青和萍這兩個字形的特點。古文字形中的青更加古樸,萍則更加接近現代漢字形态。
青苔、萍水相逢、青蔥蘿蔔、水萍飄茵、荷葉青青
近義詞:綠萍、水草、水蓮
反義詞:紅葉、枯萎、幹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