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鐘鼎上所鑄的篆文。也泛指篆書、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請于州置學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鏡,羣言争亂,諸子相騰。” 唐 長孫無忌 《進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 此山贳冶子 釋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隸、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鑄之鐘鼎而紀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魯望戲題書印囊奉和次韻》:“金篆方圓一寸餘,可憐銀艾未思渠。”
(2).篆文彎曲如煙,因比喻缭繞之香煙。 元 馬祖常 《試院雜題》詩之五:“畫閣薰香金篆鬱,銀臺燒燭玉蟲齊。” 元 李唐賓 《風入松》曲:“重重簾幕閑清晝,金篆小煙縷初長。” 明 單本 《蕉帕記·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風送玉人來。”
“金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篆書或篆刻藝術
“金”象征金石等貴重材料,代表珍貴;“篆”指篆書或篆刻(中國古代文字書寫形式)。合稱“金篆”多用于形容鐘鼎、器物上的篆文,或泛指書法、篆刻作品的獨特風格。例如南朝梁元帝《請于州置學校表》中提到“秦焚金篆”,即指篆書文獻的損毀。
比喻缭繞的香煙
因篆文筆畫彎曲如煙,古人用“金篆”形容香煙缭繞的景象,如“金篆香飄”(常見于詩詞描寫)。
“金篆”既可指代篆書藝術及其載體(如鐘鼎銘文),也可借喻煙霧形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原文。
《金篆》指的是一種用金屬制作的印章,用于蓋章和存放貴重物品。這種印章通常由黃金制成,并刻有精美的紋飾。在古代,金篆被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
《金篆》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金”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篆”則是竹字頭部首,表示與印章相關。根據部首和組字規則,我們可以看出《金篆》這個詞的創作寓意是将金屬與印章結合在一起。
《金篆》總共有9個筆畫。其中,“金”字有4個筆畫,“篆”字有5個筆畫。
《金篆》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字刻印領域。在古代,人們開始使用金屬制作印章,用于蓋章和存放貴重物品,并将其稱為“金篆”。這種創新的印章制作方法在後來逐漸發展并流傳開來。
《金篆》的繁體字為「金篆」。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将《金篆》這個詞寫作“金[金屬部首]篆[竹字頭部首]”。
1. 我收到一枚鑲有《金篆》的紀念章,非常珍貴。
2. 這個盒子裡放着一套古代的《金篆》,傳承了許多曆史故事。
組詞:金銀篆、篆刻、金章、金屬印章等。
近義詞:寶印、金印、金玺。
反義詞:木篆、石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