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鐘鼎上所鑄的篆文。也泛指篆書、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請于州置學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鏡,羣言争亂,諸子相騰。” 唐 長孫無忌 《進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 此山贳冶子 釋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隸、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鑄之鐘鼎而紀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魯望戲題書印囊奉和次韻》:“金篆方圓一寸餘,可憐銀艾未思渠。”
(2).篆文彎曲如煙,因比喻缭繞之香煙。 元 馬祖常 《試院雜題》詩之五:“畫閣薰香金篆鬱,銀臺燒燭玉蟲齊。” 元 李唐賓 《風入松》曲:“重重簾幕閑清晝,金篆小煙縷初長。” 明 單本 《蕉帕記·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風送玉人來。”
金篆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金屬器物銘文
指鑄造或镌刻在青銅器、鐘鼎等金屬器物上的篆書文字,多用于記載祭祀、冊封等重要事件。此類銘文盛行于商周時期,是研究古代禮制與文字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如西周青銅器上的“金文”即屬典型金篆。
道教符箓體系
在道教典籍中特指用朱砂書寫于金箔、玉冊上的秘篆符文,具有“通神達靈”的象征意義。如《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記載:“金篆玉書,開明幽顯”,此類符箓常用于齋醮科儀。
佛教經典裝幀
佛教語境中指以泥金書寫經文的特殊裝幀形式,多見于唐代宮廷寫經。敦煌遺書P.4514號《妙法蓮華經》卷首即存金篆題記,這類經卷兼具宗教神聖性與藝術價值。
“金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篆書或篆刻藝術
“金”象征金石等貴重材料,代表珍貴;“篆”指篆書或篆刻(中國古代文字書寫形式)。合稱“金篆”多用于形容鐘鼎、器物上的篆文,或泛指書法、篆刻作品的獨特風格。例如南朝梁元帝《請于州置學校表》中提到“秦焚金篆”,即指篆書文獻的損毀。
比喻缭繞的香煙
因篆文筆畫彎曲如煙,古人用“金篆”形容香煙缭繞的景象,如“金篆香飄”(常見于詩詞描寫)。
“金篆”既可指代篆書藝術及其載體(如鐘鼎銘文),也可借喻煙霧形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原文。
白叟罷需北卷背臨冰槃巉岏朝籍辭貌篡統大颠待查膽大心麤大赦德高望重燈船豆飯鬥筲穿窬宮令鍋竈懷任黃鹄曲戶等戶阖姜桂之性僵死浃洽寄包積貯狷剛老伴良訊龍跳虎卧髦蔽孽冤毆杖抛歌抛錨佩戴砯砰破甑潛度扡剔起捐氣壓手創霜峯疏戶説不齊澍意騰節題品缇室蹄足頹靡婉嫕烏篷銜刀獻賦涎吐小家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