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送糧食。《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年》:“ 馬仙琕 圍 胊山 , 張稷 權頓六裡以督饋運。” 宋 秦觀 《邊防上》:“耕鑿則有蹂踐之患,饋運則有鈔奪之虞。”《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端平元年》:“中原闆蕩,多年不耕,無糧可因。千裡饋運,士不宿飽。”
餽運:謂輸送、運送糧食。《新唐書·窦靜傳》:“ 靜 表請屯田 太原 ,以省餽運。” 宋 蘇轍 《論蘭州等地狀》:“耕者不安,餽運難繼,耗蠹中國,民不得休息。”《元史·世祖紀六》:“ 阿朮 又以 宋 人 高郵 水路不通,必由陸路餽運。”
“饋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或宋代文獻。
《饋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供給和運送,也可解釋為寄托和傳送。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饋”和“運”。
“饋”字的部首是食,它表示與食物有關的事物。它由8個筆畫組成,筆畫的順序分别是“一、丨、丶、丿、乙、乚、乛、乛”。
“運”字的部首是辵(辶),它表示與行走有關的事物。它由10個筆畫組成,筆畫的順序分别是“一、一、丨、丶、丿、乀、乁、乙、乙、乛”。
《饋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鶴鳴》。繁體字的形式是「餽運」。
在古代,饋運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為「饋運」。
1. 他有責任為大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給我們饋運知識。
2. 這艘船被指派任務将物資饋運到島嶼上。
3. 愛與關心是無國界的,我們要用心将這份溫暖的情感饋運給需要幫助的人們。
組詞:饋贈、饋贈、饋送、運輸、運送。
近義詞:饋贈、饋送、傳遞、運輸、運送。
反義詞:索取、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