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 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稱烏蠻鬼。 唐 杜甫 《戲作俳諧遣悶》詩之一:“異俗籲可怪,斯人難并居。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 仇兆鳌 注:“ 蔡寬夫 《詩話》: 元微之 《江陵》詩:‘病賽烏稱鬼,巫占瓦代龜。’自注雲:‘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楚 巫列肆,悉賣龜蔔。’烏鬼之名見於此。 巴楚 間,常有殺6*人祭鬼者,曰烏野七神頭,則烏鬼乃所事神名耳。或雲‘養’字乃‘賽’字之誤,理或然也。 邵伯溫 《聞見録》: 夔峽 之人,歲正月,十百為曹,設牲酒於田間,已而衆操兵大噪,謂之養烏鬼。長老言地近烏蠻戰場,多與人為厲,用以禳之。《藝苑雌黃》謂烏蠻鬼。”參閱 宋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七》、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四。另有二說:(1)鸬鹚的别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三》:“ 克 乃按《夔州圖經》,稱 峽 中人謂鸕鷀為烏鬼。 蜀 人臨水居者,皆養鸕鷀,繩繫其頸,使之捕魚。”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烏鬼》:“鸕鷀,水鳥,似鶂而黑, 峽 中人號曰烏鬼。 子美 詩:‘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言此烏捕魚,而人得食之也。”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烏鬼’有種種解釋,有人解為鸬鹚( 四川 人呼為‘漁老鴉’),我認為比較可靠。”(2)豬的别名。或特指祭鬼神用的豬。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七》:“《漫叟詩話》雲……‘予 崇寧 間往 興國軍 ,太守 楊鼎臣 字 漢傑 ,一日約飯鄉味,作蒸豬頭肉,因謂予曰: 川 人嗜此肉,家家養豬, 杜 詩所謂“家家養烏鬼”是也。每呼豬則烏鬼聲,故號豬為烏鬼。’”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四:“僕親見一 峽 中人士 夏侯節 立夫 言:‘烏鬼,豬也。 峽 中人家多事鬼,家養一豬,非祭鬼不用。故於豬羣中6*特呼烏鬼以别之。’此言良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烏鬼漢語 快速查詢。
“烏鬼”是一個具有多重釋義的曆史詞彙,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學術觀點理解:
鬼神信仰說(主流觀點) 根據唐代杜甫《戲作俳諧遣悶》詩句“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的注解,烏鬼被認為是巴楚地區(今川渝、湖北一帶)民間祭祀的鬼神,又稱“烏蠻鬼”。元稹《江陵》詩注中提及“南人染病,競賽烏鬼”,說明該信仰與祛病祈福相關,仇兆鳌注引蔡寬夫《詩話》推測“養”實為“賽”之誤,即通過競賽儀式祭拜烏鬼。
鸬鹚說(地方志佐證) 《夔州圖經》記載三峽地區将鸬鹚稱為“烏鬼”,蜀地漁民馴養鸬鹚捕魚,用繩索系其頸部防止吞食大魚,這與杜甫詩中“頓頓食黃魚”的漁業景象相契合。此說因有地方志支撐,被部分學者視為更貼近詩句原意。
其他争議釋義
學術争議點:兩種主流觀點長期并存。鸬鹚說更符合詩句中漁業生産場景,而鬼神說則需結合“賽神”民俗解讀。現代學者多主張結合曆史語境綜合考量,認為兩種解釋可能并行不悖——鸬鹚捕魚習俗或與當地水神祭祀存在文化關聯。
建議進一步查閱《杜詩詳注》和《夔州府志》等古籍,或參考程千帆、葉嘉瑩等學者的杜甫詩注本獲取深度解析。
烏鬼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恐怖色彩的詞彙。它常常用來形容一種邪惡的、兇狠的、不可捉摸的存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索烏鬼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烏鬼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烏(五點水)和鬼(鬼字部)。
烏的筆畫數為四畫,鬼的筆畫數為六畫。
烏鬼這個詞的來源具有一定的神話傳說色彩。在古代傳說中,烏鬼是指一種具有邪惡屬性的妖怪。它常常出沒在夜晚,襲擊行人,給人們帶來恐慌和災害。所以,烏鬼一詞逐漸演變成了對兇殘和邪惡存在的象征。
烏鬼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烏鬼。
根據古代記載,在古代漢字中,烏鬼的寫法稍有不同。烏字曾被寫作烏巫,鬼字則寫作鬼巫。
1. 在那片烏鬼出沒的森林中,很少有人敢靠近。
2. 他的臉色蒼白如烏鬼一般,讓人不寒而栗。
1. 烏鬼出沒:形容某個地方經常發生兇殺案件或其他惡劣事件。
2. 烏鬼般的笑聲:形容某個人或某種聲音給人一種恐怖和邪惡的感覺。
1. 魑魅魍魉:形容各種兇險惡劣的妖魔鬼怪。
2. 邪靈惡魔:形容邪惡的靈魂或惡魔。
1. 聖善天使:形容善良和正義的天使。
2. 聰明正直人:形容心地善良、正直、聰明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