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油脂﹐剪裁楮葉。喻徒勞無益。
“镂脂剪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òu zhī jiǎn ch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雕刻油脂,剪裁楮葉”(),比喻徒勞無益、白費力氣的行為。因油脂易融化、楮葉(構樹葉)輕薄,兩者均難以雕刻或剪裁成實用之物,故引申為無效勞動。
若隻追求表面文章,不重實質,終是镂脂剪楮,徒耗精力。
該成語與“刻舟求劍”“水中撈月”等成語類似,均含“方法錯誤導緻徒勞”的意味,但更側重“材料或對象本身不適宜”的無效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或例句,可參考清代文學評論或漢語成語詞典。
《镂脂剪楮》是一個成語,字面意思是雕刻着紅色脂粉的剪刀和榉木,表示喜愛打扮的女性。
《镂脂剪楮》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镂(部首:金,筆畫:17)、脂(部首:⺊,筆畫:9)、剪(部首:刀,筆畫:9)、楮(部首:木,筆畫:7)。
《镂脂剪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張嶽撰寫的小說《西遊記》中,後來被廣泛流傳和使用。在繁體字中,成語的書寫為「鏤脂剪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時候,「镂」字的寫法為「鏤」,「脂」字的寫法為「脂」,「剪」字的寫法為「剪」,「楮」字的寫法為「楮」。
她整日打扮得美麗動人,真是一個活生生的《镂脂剪楮》。
與《镂脂剪楮》類似意思的組詞有:脂粉紅楮、妝飾玲珑、豔冠群芳等。
《镂脂剪楮》的近義詞有:美人、花瓶、嬌豔等。
《镂脂剪楮》的反義詞有:粗腕豪放、地地道道、樸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