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橹的意思、楫橹的詳細解釋
楫橹的解釋
槳與橹。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宮中置長湯屋數十間,環迴甃以文石,為銀鏤漆船及白香木船置於其中,至於楫櫓,皆飾以珠玉。”
詞語分解
- 楫的解釋 楫 í 劃船用具:舟楫。楫師(船工)。中流擊楫。 古同“輯”,聚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橹的解釋 橹 (櫓) ǔ 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置于船邊,比槳長,用于搖動:搖橹過江。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楫橹”是漢語中一個與船舶相關的合成詞,由“楫”和“橹”兩個部分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í lǔ
- 注音:ㄐㄧˊ ㄌㄨˇ
- 結構:均為左右結構,分别以“木”為部首,體現其與木制工具相關。
- 字義:
- 楫:短槳,用于劃水推進船隻;
- 橹:長槳或搖橹,多安裝在船尾或船側,通過搖動産生動力。
二、古代文獻引用
- 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唐代宮廷曾用銀镂漆船和白香木船,船上“楫櫓皆飾以珠玉”,說明其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 《詩經》《楚辭》等典籍中,“楫”常象征行船或奮進,如《楚辭·哀郢》中“楫齊揚以容與兮”。
三、功能與區别
- 楫:短槳,單人雙手操作,適用于小型船隻,劃動頻率高但效率較低。
- 橹:長槳,可固定于船體,通過搖動産生連續推力,適用于大型船隻,動力更強。
- 其他工具對比:與“篙”(撐船長竿)、“槳”(對稱劃水工具)相比,楫橹更注重持續性和省力設計。
四、現代應用與引申
- 實際用途:隨着機械動力普及,傳統楫橹多用于傳統木船或文化展示。
- 文學象征:常用于比喻“克服困難”或“奮進精神”,如成語“中流擊楫”。
參考資料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明皇雜錄》《說文解字》等古籍或現代詞典釋義(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楫橹的意思
楫橹(jí lǔ)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劃船或者劃劃船槳。楫指的是船槳,橹指的是握住船槳的手柄。綜合起來,楫橹表示用槳劃動船隻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楫橹的部首是木(mù),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楫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和楚辭等文獻中。在這些文獻中,楫橹常常被用來形容劃船人的動作。
繁體
楫橹的繁體字為檝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楫橹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楫字在甲骨文中寫作疾,表示迅速前進的意思;橹字在金文中寫作鬲,表示劃槳的工具。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形體的演變和變化。
例句
1. 他們用楫橹劃着小船穿過湖面。
2. 黎明時分,漁民們開始操縱楫橹出海捕魚。
組詞
楫橹的組詞有:楫船、槳楫、劃楫、左楫右橹等。
近義詞
楫橹的近義詞有:劃槳、蕩楫、卧橹等。
反義詞
楫橹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但可以通過否定詞來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如不劃船、不用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