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人的意思、道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人的解釋

(1)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monk]∶和尚的舊稱

詳細解釋

(1).有極高道德的人。《莊子·秋水》:“道人不聞,至德不得。” 王先謙 集解:“語又見《山木篇》,道作至。”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稟高亮之純粹,抗峻标以邈俗,虛靈機以如愚,不貳過而諂黷者,賢人也。居寂寞之無為,蹈修直而執平者,道人也。”

(2).煉丹服藥、修道求仙之士。《漢書·京房傳》:“法曰:‘道人始去,寒,湧水為災。’” 顔師古 注:“道人,有道術之人也。”《太平禦覽》卷八一二引 漢 桓譚 《新論》:“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為金銀。”

(3).道教徒;道士。《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傕 使公卿詣 汜 請和, 汜 皆執之,相攻擊連月,死者萬數” 裴松之 注引《獻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術,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擊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厭勝之具,無所不為。”《宋史·吳元扆傳》:“乃集道人設壇,潔齋三日,百拜祈禱。” 明 湯式 《風入松·寓意》曲:“杜鵑啼過落花多,天氣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撫掌而歌。”

(4).*********;和尚。 漢 牟融 《理惑論》:“僕嘗遊 于闐 之國,數與沙門道士相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 支 曰:‘貧道重其神駿。’”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竺法蘭 在 簡文 坐, 劉尹 問:‘道人何以在朱門?’”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晉 宋 間佛學初行,其徒猶未有僧稱,通曰道人,其姓則皆從所授學。” 清 張錫祚 《贈澗上僧》詩:“道人了觀化,心止神流行。”

(5).佛寺中打雜的人。《水浒傳》第四回:“那漢子道:‘我這酒挑上去,隻賣與寺内火工道人、直廳轎夫、老郎們、做生活的喫。’”《西遊記》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師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這裡掃地撞鐘打勤勞的道人。’”參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道人道士之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人"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主要可從以下核心層面理解其詳細意思,并參考權威辭書及典籍:

  1. 本義與核心指稱:修道或修行之人

    • 此為核心含義,特指修習道教教義、方術或追求長生之法的宗教人士,即道士。古代也泛指修行佛法的僧人(後多稱"和尚"以示區别)。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指出:"道人"指"修道的人;道士",并舉《宋史·吳元扆傳》例:"乃集道人設壇,潔齋三日,百拜祈禱。" 此義項亦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道教協會官網對道教神職人員及修行者的介紹亦涵蓋此義。
  2. 宗教身份與職責:

    • 作為道教神職人員,"道人"常指在宮觀(道觀)中居住、修行,履行宗教儀式(如齋醮科儀)、研習經典(如《道德經》)、實踐養生術(如煉丹、導引)的專職人員。其修行目标常與得道成仙、濟世度人相關。
    • 來源依據:此内涵在道教經典(如《道藏》相關文獻)及道教研究權威著作(如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中有系統闡述。中國道教協會官網對其成員及活動的描述亦體現此身份特征。
  3. 曆史與典籍中的泛化用法:

    • 在古代文獻中,"道人"有時泛指有道德、有修養的方外之士或隱逸高人,不一定嚴格限定于道教徒。如蘇轼《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常被後世文人以"道人"口吻解讀,此處更側重其超凡脫俗的智者形象。
    • 來源依據:此類用法在曆代筆記小說(如《世說新語》)、詩詞歌賦及史書(如《後漢書·逸民傳》相關記載)中可見。相關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及古典文學研究文獻。
  4. 口語化或古語中的尊稱/别稱:

    • 舊時也用作對僧侶、佛徒的尊稱或别稱(尤其在宋元時期)。如《京本通俗小說》中即有稱僧人為"道人"之例。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被"和尚"、"法師"等取代。
    • 來源依據: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及語言學著作(如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中有明确收錄與考證,反映了曆史上佛道稱謂的互滲現象。
  5. 現代漢語中的理解:

    • 在現代語境下,"道人"一詞主要指向道教修行者(道士),尤其在宗教、曆史、文化讨論中。其作為僧侶别稱的用法基本消失,泛指隱逸高人的用法也趨于書面化或文學化。
    • 來源依據:現代權威辭書(如《現代漢語詞典》、《辭海》)及主流媒體、學術出版物在涉及宗教文化時,均以此為主要釋義。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相關語料庫分析也支持此傾向。

總結核心釋義: "道人"主要指修習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的宗教人士(道士),是其最常用且權威的釋義。曆史上曾泛稱僧侶或方外高人,但在現代漢語中,其核心指涉已明确集中于道教修行者身份。其内涵承載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曆史變遷與語言演變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道人”一詞的含義較為多元,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不同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義

  1. 道德修行者
    源自儒家思想,指追求道德修養、注重修身齊家治國的高尚之人,強調品德與行為準則。

  2. 道教相關稱謂

    • 對道士的尊稱,如“煉丹服藥、修道求仙之士”。
    • 廣義上可代指道教徒,如《三國志》中提及董卓“常與道人及女巫祭祀”。
  3. 佛教及其他用法

    • 古代曾稱佛教徒或和尚為“道人”,如《三國演義》中的記載。
    • 方言中亦指佛寺中打雜的人員。

二、曆史演變

三、例句與文獻

四、近義詞辨析

“道人”含義隨時代擴展,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獻帝起居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皧皧幫兒苯基本居遍照儦儦别枝傪酢蒼煙車轘打撈船笃老遁守反戶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蜚集廢書而歎風姿綽約句當挂印咕溜溜鴻路鴻谟節概精言浸泡酒精抉目吳門拘攔峻峭居位刊本誇炫拉呱蘭生老子天下第一聯辔連嶽偻儸幕客攮喪鵬雲片長薄技潛注峭澀竊竊私議親将卻說沙堆商情蝕本生意屍昧睡王送目綏遠通糧馱負烏暗伍侯五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