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弓的工具。《儀禮·既夕禮》“有柲” 漢 鄭玄 注:“柲,弓檠。弛則縛之於弓裡,備損傷,以竹為之。”
(2).喻規矩、規範。 清 劉大櫆 《鄭節母傳》:“母嘗謂人性皆善,惟無良師友以弓檠而矢夾之,故任其驕恣,智惠日就昏鄙。”
“弓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作為工具
作為比喻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如《儀禮》)和後世文學用法,涵蓋工具屬性與抽象比喻義。
弓檠是一個含有兩個字的詞語,由"弓"和"檠"兩個字組成。
"弓"是一個包含了四個部首的漢字,分别是"弓"、"丨"、"-"、"力"。它的總筆畫數為三筆。"弓"字作為部首時,通常表示與弓相關的事物。
"檠"是一個包含了十一個部首的漢字,分别是"木"、"一"、"丨"、"丶"、"亅"、"乚"、"乙"、"又"、"寸"、"㇏"、"隹"。它的總筆畫數為十八筆。"檠"字作為部首時,表示與木材有關或有木材制成的事物。
弓檠是一個古漢字組詞,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武器名。它是用來形容戰争時以弓為主要武器的弓兵所攜帶的帶有金屬勾的裝備,用于拉開弓弦的工具。
在繁體字中,弓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弓檠的字形稍有不同。"弓"字在古代寫作"并",橫為"丨",中間有一橫表示弓弦。"檠"字在古代寫作"赓",旁邊的"木"形象更加明顯,下方也有木材形狀的連線。
以下是對弓檠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受訓練成為一名出色的弓檠手。
2. 士兵們緊緊握住弓檠,準備發動攻擊。
一些以"弓檠"為部分的其他詞彙:
1. 弓檠手:指擅長使用弓檠的士兵。
2. 弓檠弦:弓檠上用來發射箭矢的繩索。
近義詞:弓索、弓帶。
反義詞:箭矢、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