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微的意思、杜紫微的詳細解釋
杜紫微的解釋
指 唐 杜牧 。 杜牧 曾官中書舍人, 唐 中書省又稱紫微省,故名。 唐 鄭谷 《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詩:“ 張生 故國三千裡,知者唯應 杜紫微 。”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紫微的解釋 .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晉書·天文志上》:“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在北鬥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送薛明府辭滿告别奉寄薛尚書之作三
網絡擴展解釋
“杜紫微”是對唐代詩人杜牧的别稱,這一稱呼源于其官職與唐代官制特點的結合。具體解釋如下:
-
詞義解析
“杜”指杜牧,“紫微”代指唐代的中書省。因杜牧曾擔任中書舍人(隸屬中書省),而中書省在唐玄宗時期改稱“紫微省”,故時人以官職雅稱他為“杜紫微”。
-
曆史背景
- 中書省是唐代中央核心機構,負責起草诏令,中書舍人地位顯赫,多由文學造詣高者擔任。
- 鄭谷《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中“知者唯應杜紫微”一句,印證了這一别稱的文學淵源。
-
文學意義
該稱呼反映了唐代文人對官職與文學成就的雙重推崇,類似别稱如“杜樊川”(以杜牧的故鄉命名)也體現其文學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紫微》是一個漢字詞語,有以下解釋和相關信息:
意思:《杜紫微》是一個古代典籍的名字,原本是道家經典《道德經》的其中一個注解,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道家經典的稱呼。
拆分部首和筆畫:杜(木字旁 + 又)、紫(糸字旁 + 院)、微(彳字旁 + 灬 + 小)。總共的筆畫數是16畫。
來源:《杜紫微》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典籍中,作為《道德經》的注解之一,稱為《杜注》。《杜注》後來逐漸擴展内容,成為一個獨立的典籍,稱為《杜紫微》。
繁體字:《杜紫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漢字的書寫形式隨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古代的《杜紫微》可能與現代寫法有一定的差别。然而,由于古代《杜紫微》并不存在作為一個獨立詞語的使用,因此很難找到其準确的古代寫法形式。
例句:我正在研究《杜紫微》,其中有許多深奧的道家思想。
組詞:杜學、紫微鬥數、紫微星盤等。
近義詞:道德經注解、紫微學。
反義詞:非杜紫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