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卯的意思、犯卯的詳細解釋
犯卯的解釋
超過卯時。淩晨五時至七時為卯時。 唐 馬異 《暮春醉中寄李幹秀才》詩:“歡異且交親;酒生開甕春。不須愁犯卯,且乞醉過申。” 清 朱彜尊 《柳巷杏花歌同嚴中允錢編修作》:“朝從 潞河 還,犯卯酒未醒。”
詞語分解
- 犯的解釋 犯 à 抵觸,違反:犯規。犯法。犯罪。犯顔(舊時指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犯諱。 違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進攻:侵犯。秋毫無犯。 觸發,發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錯事情:犯錯誤。
- 卯的解釋 卯 ǎ 地支的第四位,屬兔。 用于記時:卯時(早晨五點至七點)。卯正(早晨六點)。點卯。畫卯。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卯眼。卯榫。 期限:比卯(中國清代催征錢糧,分期追比)。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犯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超過卯時(即淩晨五時至七時),多用于描述時間上的延遲或錯過特定時段。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時間超過“卯時”這一時段。卯時是中國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現代時間的淩晨5點至7點。
- 引申含義:可表達因錯過時間而導緻的耽擱,或形容行為超出預期時間範圍。
2.詞源與用法
- 曆史文獻:該詞可見于古代詩文,如唐代馬異《暮春醉中寄李幹秀才》中的“不須愁犯卯,且乞醉過申”,以及清代朱彜尊的詩句“朝從潞河還,犯卯酒未醒”。這些用例多與飲酒、作息相關,體現時間延誤的意境。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境,可描述實際時間超限(如遲到),也可隱喻計劃或行為的延誤。
3.常見疑問
- 與“犯錯誤”是否相關?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犯卯”引申為“早晨犯錯”,但主流權威釋義均以時間概念為核心,未見此引申義的文獻佐證,建議以時間相關解釋為準。
4.關聯知識
- 十二時辰對照: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每時辰約2小時,卯時對應5:00-7:00,辰時則緊隨其後(7:00-9:00)。
- 類似詞彙:如“點卯”指在卯時籤到,而“誤卯”則與“犯卯”近義,均強調未按時完成事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如、5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卯這個詞是指按照農曆十二地支的順序,每天都有一個地支用來表示這一天的值日。犯卯是指按照這個順序,第四天的值日。以下是關于犯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犯(犭,玄,3畫)和卯(十,一,5畫)。
來源:犯卯這個詞源于古代農曆紀年的地支法,用來表示在十二地支中,第四天是屬于卯這個地支的。
繁體:犯卯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犯卯」。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犯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他出生在犯卯的那一天。
組詞:犯卯一般單獨使用,不常作為其他詞的部分。
近義詞: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犯的第四天也可以稱為「犯未」。
反義詞: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犯的前一天為「犯寅」,後一天為「犯辰」。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