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宮禁衛官。《左傳·文公元年》:“ 穆王 立,以其為大子之室與 潘崇 ,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 杜預 注:“環列之尹,宮衛之官,列兵而環王宮。”後亦省作“ 環尹 ”。 唐 元稹 《授楊元卿泾原節度使制》:“自居環尹,益茂勳勤。” 宋 蘇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揮使制》:“出總元戎,作先聲於士氣;入為環尹,寓軍政於國容。”
“環列之尹”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環列之尹”指皇宮禁衛官,主要負責統領衛兵環繞王宮進行守衛,屬于宮廷禁衛體系中的重要職位。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文公元年》。據記載,楚穆王繼位後,将太子宮室賜予潘崇,并任命他為太師,同時掌管“環列之尹”。杜預注解稱其職責為“宮衛之官,列兵而環王宮”,即部署士兵環繞王宮護衛。
該官職體現了古代宮廷對禁衛體系的重視,其名稱中的“環列”直接反映了衛兵環繞王宮布防的特點,屬于早期禁軍制度的組成部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杜預注疏。
《環列之尹》是一個成語,意為“環繞、圍繞之意”。
它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環”,其中“亻”是人的意思,表示與人相關的事物;“環”則表示環繞、圍繞的意思。
《環列之尹》的筆畫分别為9畫(亻)+5畫(環)+4畫(尹),總共1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周易·乾卦》中的一句話:“含章可貞,或従王事,無成有終,↑兇。”其中的“或従王事,無成有終,↑”即為“環列之尹”。意為跟隨君王做事,雖然暫時沒有成就,但最終會有成功。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是「環列之尹」。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基本相似。例如,在篆刻字中,人的部分可以更加簡化,環的形狀也可能稍有差異。
例句:他在團隊中環列之尹,起到了重要的組織和協調的作用。
相關的組詞有:環境、列隊、環繞。
近義詞是:環繞。
反義詞是: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