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方學士的意思、東方學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方學士的解釋

指 唐 東方虬 。 明 楊慎 《垂楊篇》:“臨池歸院總仙曹,應制分題競彩毫。詔乘西第将軍馬,詩奪 東方學士 袍。”按, 唐 武則天 幸 洛陽 ,令從官賦詩。 東方虬 詩先成,得賜錦袍;及 宋之問 詩成, 則天 稱其詞愈高,奪 虬 錦袍以賞之。參閱《舊唐書·文苑傳中·宋之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方學士"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固定詞彙或成語,其含義需拆解并結合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及曆史文化背景,可作如下解釋:


一、詞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1. 東方:
    • 方位指代:字面指太陽升起的方向,與“西方”相對。引申為亞洲東部地區(尤指中國、日本等)。
    • 姓氏淵源:中國古老複姓,源于上古伏羲氏“東方”部落,後以方位為姓(《百家姓》收錄)。
  2. 學士:
    • 古代官職:魏晉始置,唐設翰林學士,為皇帝近臣,掌起草诏書、顧問應對(《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
    • 學位稱號: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初級學位(如文學士、理學士)。
    • 文人通稱:泛指讀書人、學者或有才學之人(《現代漢語詞典》)。
  3. 組合釋義:
    • 字面組合:可理解為“來自東方的學者”或“複姓東方的學士”。
    • 文化特指:常隱指中國漢代名臣東方朔。因其姓東方,官至太中大夫(職能類同學士),以博學善谏著稱(《史記·滑稽列傳》)。

二、曆史文化中的特指(東方朔) "東方學士"最權威的指向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前154年—前93年):


三、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東方學士"非常用詞,若出現可能表示:

  1. 東方文化研究者:專攻東亞哲學、藝術等的學者。
  2. 文學修辭用法:詩文中代指博學之士或東方智者。
  3. 品牌/稱號借用:個别機構或作品可能借用此名凸顯東方學識底蘊(需具體語境判斷)。

結論 "東方學士"的核心釋義需分兩層:

  1. 字面泛稱:東方地域的學者或複姓東方的讀書人。
  2. 文化專指:西漢名臣東方朔,代表學識淵博、機敏谏言的象征性人物(此為最權威、具文化内涵的解讀)。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權威詞典釋義

  2. 袁義達, 杜若甫.《中華姓氏大辭典》.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姓氏起源考據

  3. 邱樹森.《中國曆代職官辭典》.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古代官職制度

  4.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始史料記載

  5.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文學史定位

  6. 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

    民間形象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東方學士”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東方學士”特指唐代文人東方虬。該詞并非泛指東方學者,而是與武則天時期的文學典故直接相關。

二、曆史背景 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巡幸洛陽時曾命隨從官員賦詩。東方虬率先完成詩作,獲賜錦袍;後宋之問的詩因更受贊賞,武則天竟奪回東方虬的錦袍轉賜宋之問。這一事件成為唐代文壇轶事,明代楊慎在《垂楊篇》中寫道:“诏乘西第将軍馬,詩奪東方學士袍”,進一步強化了該典故的傳播。

三、詞語特點

  1. 專指性:僅用于指代東方虬,而非泛指學者。
  2. 文學象征:常用于詩詞中,喻指文才比拼或榮譽更疊。
  3. 曆史色彩:承載着唐代宮廷文學活動的特殊記憶。

四、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

(注:部分網頁将“東方學士”解釋為形容詞性成語,但根據更高權威性的文獻,該詞實為曆史人物特指。)

别人正在浏覽...

鴘鷹不勝其苦蔔歲材大難用晁采鹑哨,鹑笛楚真大圜大四八大飨鼎治浮漂改進诟詛鬼卒罟目嚎呼號旗嘿嘿無言鴻流化治呼隆獎罰分明交縷急不暇擇浸毓饑駈叩門聚首诳誤楞子連蹇禮誦巒岡買死暮冬年根弄參軍滂施千變萬狀栖旅輕艑輕纨清雲任情軟碧散華勝流爽然松脂貪赇退座枉死愁城未售香髦仙梯小艙遐慶熙國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