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濊貊的意思、濊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濊貊的解釋

亦作“ 濊貉 ”。我國古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名。《漢書·匈奴傳上》:“是時 漢 東拔 濊貉 、 朝鮮 以為郡。”《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東攠 烏桓 ,蹂轔 濊貊 。” 李賢 注:“ 濊貊 ,東夷號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 漢 匈奴 賢王有左右,一居東方以接 濊貊 ,一居四方以接 氐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濊貊(huì mò)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群體,其名稱在不同文獻中有多種寫法,如“貉”“貉貊”“穢貉”等。以下是關于該詞的具體解釋:

1.曆史背景與地理位置

濊貊主要活動于中國東北南部及朝鮮半島北部,屬于漢四郡(漢代設立的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故地。他們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古代部族之一,與中原王朝有長期互動。

2.别稱與族群歸屬

在《漢書》《後漢書》等史籍中,濊貊也被稱為“濊貉”,歸類為“東夷”的一支。例如《後漢書·杜笃傳》提到“蹂轔濊貊”,李賢注稱其為東夷的稱號。

3.文獻記載

4.文化與社會

濊貊以漁獵和農耕為生,社會組織較為松散,後期部分分支融入高句麗等政權。其文化特征與扶餘、沃沮等鄰近族群有相似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濊貊的考古發現或與其他民族的關系,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書或東北亞古代民族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濊貊》是一個常用的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懶散、遲鈍的樣子。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濊貊》是由水部(氵)和昏部(昬)組成的。水部是指與水有關的字,昏部是指與黑暗或迷糊有關的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濊貊》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是由中國古代文獻記錄的。起初是用來形容人的狀态或行為,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形容詞。 繁體寫法: 《濊貊》的繁體寫法是「懶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濊的寫法是「憊」,表示人精神疲憊、力不從心的情況;貊的寫法是「貘」,原為一種野生動物,後來衍生為形容遲鈍懶散的人的意思。 例句: 1. 他整天窩在家裡,一副濊貊的樣子。 2. 老闆對他工作慢吞吞的樣子感到很不滿,認為他太濊貊。 組詞: 與《濊貊》相關的常見組詞有:懶散、遲鈍、慵懶、無精打采、倦怠等。 近義詞: 與《濊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懶惰、懶怠、慢騰騰、呆滞、緩慢等。 反義詞: 與《濊貊》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積極、靈活、精力充沛、敏捷等。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了《濊貊》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