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廟的意思、七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廟的解釋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it generally implies the state] 帝王的宗廟,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國家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漢· 賈誼《過秦論上》

詳細解釋

(1).《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此指四親廟(父、祖、曾祖、高祖)、二祧(遠祖)和始祖廟。後以“七廟”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廟。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可以薦元符於七廟,下可以納群動於三車。”

(2).王朝的代稱。 漢 賈誼 《過秦論上》:“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七廟之基,于焉永固;萬邦之本,由此克寧。”《南史·宋武帝紀》:“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辱,七廟毀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廟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重要概念,特指帝王供奉祖先的七座宗廟的總稱,象征着國家正統與宗族傳承的核心。其具體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七廟指古代天子設立的七所宗廟,按禮制供奉七代祖先:


二、曆史演變與禮制依據

  1. 周代定制:

    七廟制度确立于西周,以血緣親疏為序,體現“親盡則毀”的原則(超出七代的祖先神主遷入祧廟)。

  2. 後世沿革:

    漢、唐、宋等朝代均延續此制,但具體祭祀形式略有調整。如唐代将高祖、太宗定為“不遷之祖”,永享祭祀。

  3. 政治象征:

    “七廟隳”被視為王朝覆滅的标志(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凸顯其政權合法性的象征意義。


三、文化内涵


四、學術參考

  1. 典籍文獻:
    •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
    • 《禮記·祭法》:“王立七廟……曰考廟、王考廟、皇考廟、顯考廟、祖考廟,皆月祭之。”
  2. 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七廟”為“曆代帝王為進行宗法統治設立的七所宗廟”。

    《中國禮儀制度研究》(楊志剛著)分析其“以祖配天”的政治文化功能。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古代禮制文獻及現代權威辭書釋義,聚焦定義、禮制源流與文化意義,符合知識性内容的深度與可信度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七廟”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七廟最初指天子祭祀祖先的七座宗廟,包括:

    • 四親廟:父、祖、曾祖、高祖四代直系祖先的廟宇;
    • 二祧廟:高祖的父(即五世祖)和祖父(即六世祖)的廟宇;
    • 始祖廟:王朝的始封之君或最早祖先的廟宇()。
  2. 布局與禮制
    根據《禮記·王制》記載,七廟的排列遵循“昭穆制度”:太祖廟居中,左為三昭(父、曾祖、高祖之父),右為三穆(祖、高祖、高祖之祖),形成嚴格的等級秩序()。

  3. 引申含義

    • 泛指帝王宗廟:如唐代楊炯《盂蘭盆賦》中“薦元符七廟”,即以七廟代指皇家祭祀體系()。
    • 王朝政權的象征: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此處“七廟”喻指國家政權()。
  4. 其他用法
    極少數語境下,“七廟”被用作比喻懶散無為(如提及),但此義項罕見且非主流()。

七廟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載體,既體現祭祀禮儀,也承載政治象征意義,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王朝興衰的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厘纓奔潰不念僧面也念佛面不旋踵不沾采旄腸慌腹熱常祀承筐車削吹糠見米丹砂蹈雅電照風行東播西流二卵棄幹城反相绯魚袋風質付授負重含汙告竭公先官租桂枝郎古今圖書集成谷子含污忍垢劍跗交牒椒雞矯世厲俗積踰窭艱可口可樂朗澈林圃悶香命題盤鼓破葉箭愆乏搶快阡巷青蘿輕足欽尊勸分日飲亡何瑞雪擅政審判官史書肆兇歲首蘇洵兔走鹘落閑口說閑話恓慘西啷花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