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鳏寡。 唐 柳宗元 《碑陰文》:“撫字惠厚柔仁博愛之道,洽于鰥嫠。”
“鳏嫠”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鳏”和“嫠”兩個單字組成,分别指代喪偶的男性和女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鳏(guān)
嫠(lí)
“鳏嫠”合用泛指喪偶的男女,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
現代漢語中,“鳏嫠”一詞使用較少,更多以“鳏寡孤獨”概括弱勢群體。但需注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禮記》《孟子》等文獻。
《鳏嫠》是指已婚配偶去世仍然未再婚的男性和女性,即喪偶的男子和女子。這個詞用于描述那些失去了配偶卻再也沒有找到新的伴侶的人。
《鳏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字“鳏”(gūn)的部首是鳥,它有11個筆畫,讀音是gūn。第二個字“嫠”(lí)的部首是女,它有15個筆畫,讀音是lí。
《鳏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鴻雁》一詩中,原本用于描述失去配偶的悲傷和孤寂。古代文人常将此詞用于悼念失去了配偶的男性和女性。
繁體字中,《鳏》保留了“鳥”部,而《嫠》則保留了“女”部。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變化,所以《鳏嫠》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鳏》字在古代可能會寫成“鸛”,字形會更加複雜一些。而《嫠》字在古代寫作“孋”,同樣也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1. 他已是一位年邁的鳏夫,過上了孤獨的生活。
2. 她成為鳏嫠後,獨自撫養子女并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難。
3. 古代的鳏嫠常常被社會視作弱勢群體,需要得到關懷和幫助。
1. 鳏寡孤獨
2. 鳏居孤舍
3. 孀妻孤家
1. 孤獨寡居
2. ******
1. 夫妻
2. 伉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