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葦索的意思、葦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葦索的解釋

用葦草編成的繩索。古代民俗,年節時以之懸挂門旁,以袪除邪鬼。 漢 應劭 《風俗通·祀典·桃梗葦茭畫虎》:“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 神荼 與 鬱壘 昆弟二子,性能執鬼, 度朔山 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閲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 神荼 與 鬱壘 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禦兇也。”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孫華 《門神同查夏仲恺功戲作》詩:“桃符葦索一時新,對立春風突兀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葦索”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背景的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用蘆葦或葦草編織而成的繩索。古代民俗中,常在年節時将其懸挂于門旁,用以驅除邪祟、抵禦兇煞。

二、曆史背景與習俗

  1. 起源記載
    據漢代應劭《風俗通》和蔡邕《獨斷》所述,葦索與門神神荼、郁壘的傳說相關。相傳二神能捉惡鬼,用葦索捆綁後喂虎,故民間在除夕夜懸挂葦索于門旁,配合桃木、畫虎等元素,形成驅邪組合。

  2. 使用場景
    主要在農曆十二月歲末(即除夕)懸挂,屬于古代“逐除”儀式的一部分。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人通過自然物祈求平安的心理。

三、其他釋義補充 個别資料提到現代語境下“葦索”可能指代登山或救援用的細長繩索,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傳統民俗解釋為主。

參考資料擴展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如《風俗通》《獨斷》中相關段落),可查閱、5、6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葦索的意思

葦索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用葦子編織而成的繩索或索具。它通常用于捆紮、牽引、固定等活動。

葦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葦索由葦(艹)和索(缶)兩個部首組成。

葦的筆畫數為11畫,索的筆畫數為7畫。

葦索的來源

葦索一詞最早見于先秦時期的文獻,如《荀子·勸學》:“有盜葦索者。”意為偷竊葦繩的人。

葦索的繁體

葦索在繁體字中寫作葦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葦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䒬”,可以看出古代對葦索的形狀表達與現代稍有差異。

葦索的例句

1. 農民用葦索捆紮起來的莊稼。

2. 漁民使用葦索牽引船隻。

3. 工人們用葦索把建築材料固定在卡車上。

葦索的組詞

1. 葦席:用葦子編織而成的席子。

2. 葦艇:用葦子制作的船隻。

3. 索具:用來捆紮、牽引或固定的工具和設備。

葦索的近義詞

1. 榫槽:用于連接木材的凹槽和凸榫。

2. 縛綁:捆綁、拴住等意思。

3. 繩索:用來牽引、捆紮等的繩子。

葦索的反義詞

自由:與束縛、牽制等意思相對。

松散:與緊密、固定等意思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