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葦索的意思、葦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葦索的解釋

用葦草編成的繩索。古代民俗,年節時以之懸挂門旁,以袪除邪鬼。 漢 應劭 《風俗通·祀典·桃梗葦茭畫虎》:“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 神荼 與 鬱壘 昆弟二子,性能執鬼, 度朔山 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閲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 神荼 與 鬱壘 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禦兇也。”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孫華 《門神同查夏仲恺功戲作》詩:“桃符葦索一時新,對立春風突兀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葦索"是中國古代民俗中的一種特殊物品,具有驅邪避祟的文化象征意義,其核心含義解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指蘆葦,《說文解字》釋為"大葭也",即生于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質地柔韌。

  2. 本義為繩索,《說文》稱"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引申為編織而成的長條物。

    合稱"葦索" 即用蘆葦莖稈編織而成的繩索。


二、文化功能與象征

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祀典》載:

"上古之時,有神荼、郁壘兄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二人于樹下簡閱百鬼……縛以葦索,執以食虎。"

此處明确記載葦索用于捆綁惡鬼,後投喂神虎,成為早期巫術中的辟邪法器。


三、歲時民俗中的演變

  1. 門飾原型

    葦索常與桃木并置懸挂于門戶,形成"桃符"前身。南朝《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造桃闆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門神。"葦索在此場景中象征束縛鬼祟的結界。

  2. 儀式轉化

    漢代歲末大傩儀式中,方相氏率百隸"執葦茭,索室驅疫"(見《後漢書·禮儀志》),葦索成為驅逐疫鬼的法器載體。


四、學術考據要點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應劭《風俗通義·祀典第八》(王利器校注本,中華書局1981)
  3. 宗懔《荊楚歲時記》(姜彥稚輯校本,嶽麓書社1986)
  4. 範晔《後漢書·禮儀志》(中華書局1965點校本)
  5. 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影印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網絡公開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供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葦索”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背景的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用蘆葦或葦草編織而成的繩索。古代民俗中,常在年節時将其懸挂于門旁,用以驅除邪祟、抵禦兇煞。

二、曆史背景與習俗

  1. 起源記載
    據漢代應劭《風俗通》和蔡邕《獨斷》所述,葦索與門神神荼、郁壘的傳說相關。相傳二神能捉惡鬼,用葦索捆綁後喂虎,故民間在除夕夜懸挂葦索于門旁,配合桃木、畫虎等元素,形成驅邪組合。

  2. 使用場景
    主要在農曆十二月歲末(即除夕)懸挂,屬于古代“逐除”儀式的一部分。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人通過自然物祈求平安的心理。

三、其他釋義補充 個别資料提到現代語境下“葦索”可能指代登山或救援用的細長繩索,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傳統民俗解釋為主。

參考資料擴展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如《風俗通》《獨斷》中相關段落),可查閱、5、6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謗嘲辯照髀骨慚謝柴炭嘲難晨晷陳室刺答邨莊打褙點文滴滴涕跌子恩有重報鳄溪奮翮福岡公膳郭隗台嗥嘶橫跨患苦嫁接狡暴噍呵家政婦解餓警戒色金壺道人機事不密均差冷金撂跤林籁泉韻裡行攏船枚述牛螉普度大會青閣清警秦梁窮魚裙帽潤膚膏若為騷激煽造十五時豎刀水戽死告活央寺舍痰火騰裝銅駝街危懼協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