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琴瑟鐘磬之類的樂器。镛,大鐘。 唐 劉言史 《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亭》詩:“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絲鏞舞翠娥。”
“絲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絲镛”泛指琴、瑟、鐘、磬等古代樂器。其中:
唐代詩人劉言史在《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亭》中曾用此詞:“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絲鏞舞翠娥。” 詩句描繪了宴席上絲竹鐘磬齊鳴、舞姿翩跹的場景,體現“絲镛”指代樂器的典型用法。
部分辭書(如)将其歸為成語,形容聲音細膩悅耳,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是基于樂器音色的文學性延伸。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典文獻研究或詩詞賞析領域。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等古籍中的具體用例。
《絲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包裹着絲綢的镛鈴。
《絲镛》的拆分部首是絲(纟)和镛(钅)。其中,絲的筆畫數為6,而镛的筆畫數為17。
《絲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在古代樂器中,絲镛是一種常見的樂器類型。它由一根中央的銅柱和數根絲線組成,當絲線被敲擊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音。而繁體字中使用的是「絲鏞」來表示絲镛。
在古時候,絲镛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一種古代的寫法叫做「絲鏞」,其中的「絲」字和「镛」字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這種寫法更強調了絲線的細膩和镛鈴的形狀。
在古代,宮廷樂師經常演奏絲镛,以增添宴會的熱鬧氛圍。
與《絲镛》相關的組詞有:絲綢、镛鈴、樂器、音樂。
與《絲镛》的近義詞有:絲絲入扣、絲竹悠揚、悅耳動聽。
與《絲镛》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直接相關的詞語,但可以考慮與音樂、樂器等相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