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旌的意思、旄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旌的解釋

古代祭祀時執以導神之物。旄,通“ 茅 ”。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 楚莊王 伐 鄭 ,克之。 鄭伯 肉袒,左執旄旌,右執鸞刀,以迎 莊王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韓詩外傳》卷六作“茅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旄旌”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旄旌”指古代祭祀或禮儀活動中用于引導神靈的旗幟類器物。其核心功能是祭祀時“執以導神”,即通過旗幟的指引完成儀式流程。

2.字形與結構

3.用途與文獻例證

4.與“旆旌”的區分

需注意“旆旌”(pèi jīng)為另一詞彙,泛指普通旗幟(如《詩經·小雅》),與“旄旌”的專指性不同。

“旄旌”是古代禮儀中兼具裝飾性與功能性的旗幟,常見于祭祀場景,其名稱和形制反映了古代禮制的細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序》《公羊傳》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旌》的意思和來源

《旄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旗幟和旌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旄”,右邊的部分是“旌”。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活動中所使用的旗幟和旌旗。

《旄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旌》的拆分部首是左邊的部分“旄”的“方”部,同時也是右邊的部分“旌”的“方”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旄”部分的筆畫數為5畫,“旌”部分的筆畫數為6畫。

《旄旌》的繁體寫法

《旄旌》的繁體寫法是「旄旌」。

古時候《旄旌》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依然是由兩個部分構成。而在古代的書寫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字形上的差異。

《旄旌》的例句

1. 隊伍在風中飄揚着各色的旄旌,顯得非常莊重而壯觀。

2. 皇帝龍袍上的太子旄旌代表了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旄旌》的組詞

1. 旌旗歸暖:指戰事結束後,旗幟歸位,國家恢複和平。

2. 旌旗文物:指保存下來的古代旗幟和旌旗。

《旄旌》的近義詞

1. 旗幟:指代象征性的旗幟,比如國旗、團旗等。

2. 旌旗:與《旄旌》的意思相同,都指旗幟和旌旗。

《旄旌》的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