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戰時,派遣沒有戰鬥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戰和探察敵情。《管子·小問》:“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戰,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闇也。” 尹知章 注:“苟不死不信,則守闇、戰闇、外闇,故曰三闇。”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顔昌峣 雲:“三闇謂以守、以戰、以外知,三者皆闇也。”
“三闇”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源自《管子·小問》,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如需查看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及《管子》相關研究注釋。
《三闇》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三重黑暗,指的是黑暗無光的狀态。這個詞常用于形容極暗的環境或無法理解或感知的事物。
《三闇》的拆分部首為「門」和「日」。其中,“門”是左部,也是主要部首;“日”是右部。
根據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統計,拆分《三闇》時,“門”部首的筆畫數為3,而“日”部的筆畫數為4,總計7畫。
《三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黑暗常用黑字來表示,而“闇”在古代是“暗”的意思,因此“三闇”即意為三重的黑暗。
《三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闇」,字形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略有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不同。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時候的「三闇」可以寫作「叄闇」,其中「叄」為數字“三”的古代寫法。
1. 夜幕降臨,整個城市被三闇所籠罩。
2. 在這個科幻小說中,作者描繪了一個三闇的世界,人們無法感知光亮。
3. 他被無法理解的真相所困擾,仿佛掉進了一個深不見底的三闇。
1. 三重闇
2. 三闇世界
3. 三闇狀态
1. 三重黑暗
2. 漆黑無光
3. 至暗無光
1. 光明
2. 明亮
3. 光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