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扣尅的意思、扣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扣尅的解釋

亦作“ 扣刻 ”。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給。《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世間有做将帥扣刻軍餉,不勤武事,敗壞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議》:“敢有賣閒占役,以老幼濫充,及扣尅月糧者,察訪糾參,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買辦 扣尅了十二兩,隻拿十二兩銀子送與 王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扣尅”是“克扣”的異形詞形式,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規範為“克扣”作為主詞條收錄,指利用職權或職務便利非法扣減應給予他人的財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拼音:kè kòu(“尅”為“克”的異體字,讀音相同)
  2. 詞性:動詞
  3. 構詞法:聯合式合成詞,含“削減”與“截留”雙重語義
  4. 核心釋義:通過不正當手段減少或截留他人應得財物,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私自扣減,據為己有”

二、使用特征

多用于職場、勞務關系等場景,典型行為包括:

三、法律關聯性

根據《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克扣勞動報酬屬違法行為。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确,持續性克扣行為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網絡擴展解釋

“扣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扣尅”亦作“扣刻”,指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放,即克扣、貪污。例如:

詞源與用法

  1. 結構分析:
    • “扣”指扣除、截留;
    • “尅”(kè)通“克”,有“剝削、壓制”之意,合為“克扣”的同義詞。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和小說中,描述官吏、商人等利用職權或便利侵吞財物。現代漢語更常用“克扣”,而“扣尅”已較少見。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案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儒林外史》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缽囊步趨插钗産後熱稱壽楮國公楚兩龔打緊大酺雕轸憣然飛鴻印雪焚燎枌邑分異俯領高牙大纛官利酣沉漢臘賀禮渾人講治集録軍檄苦幹攔橫列壤理化厲氣流啭聾矒亂惑慢慢騰騰沒壽免夫錢拍鞑攀愁謙屈牽弋前躅怯惜人據認義山長水遠視躁受目順刀戍台私谶絲蟲素屏風痛熱王役危憂小旦蟹簄脅士西華葛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