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尅的意思、扣尅的详细解释
扣尅的解释
亦作“ 扣刻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买办 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 王冕 。”
词语分解
- 扣的解释 扣 ò 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 衣纽:衣扣。 绳结:绳扣儿。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 强留:扣押。 从中减除:扣除。扣发(?)。 敲击:
- 尅的解释 尅 ē 同“剋”。 尅 è 同“克”。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扣尅”是“克扣”的异形词形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规范为“克扣”作为主词条收录,指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非法扣减应给予他人的财物。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 拼音:kè kòu(“尅”为“克”的异体字,读音相同)
- 词性:动词
- 构词法:联合式合成词,含“削减”与“截留”双重语义
- 核心释义:通过不正当手段减少或截留他人应得财物,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私自扣减,据为己有”
二、使用特征
多用于职场、劳务关系等场景,典型行为包括:
- 雇主扣发员工部分工资(如以绩效名义减少法定薪资)
- 管理人员侵吞公共补贴或福利款项
- 交易中隐瞒实际金额并截留差额
三、法律关联性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克扣劳动报酬属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持续性克扣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扣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扣尅”亦作“扣刻”,指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放,即克扣、贪污。例如:
- 《儒林外史》中提到“翟买办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指经办人私吞了一半银两。
- 清代侯方域的奏议中,也提到对“扣尅月粮”的行为要严惩。
词源与用法
- 结构分析:
- “扣”指扣除、截留;
- “尅”(kè)通“克”,有“剥削、压制”之意,合为“克扣”的同义词。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和小说中,描述官吏、商人等利用职权或便利侵吞财物。现代汉语更常用“克扣”,而“扣尅”已较少见。
注意事项
-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混淆;
- 部分方言中可能保留类似用法,但需注意语义的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案例,可参考《初刻拍案惊奇》《儒林外史》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视褓乳摒絶兵衅不兴步雪履穿层霄褫褙赤道人种垂名竹帛醇酒楚招大人不见小人怪方舄伏箱甘毳干符坤珍古里甲纥逻敦花柳回苏歼灭诘诘兵阶基劫掳惊躁匼匝拉关系癞头蟇俪劄没多少摩侯罗内陆湖鬡鬇泥中刺诺臯乔声颡气七佛秦轩缺微蓐医少师哨腿神女庙诗声湿租收降术氏冠舒新城死手髫齓跳鼠盌注伟干无妨吴侬娇语乌啼闲了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