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認義的意思、認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認義的解釋

結義。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恰纔凍倒的那個人,您孩兒想來,家私裡外,早晚索錢,少一個護臂,我待要認義做個兄弟,未知父母意下如何?”《水浒傳》第四四回:“這箇是我今日新認義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禮。”《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 狄希陳 説起 童奶奶 來, 李奶奶 説是他認義的姐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認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所體現,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結義關系
    指通過儀式或口頭約定建立非血緣的親屬關系,如結拜為兄弟、認作父母子女等。例如:

    • 元雜劇《降桑椹》中提到:“認義他做個侄兒”;
    • 《水浒傳》第四四回描述:“新認義的兄弟”;
    • 《醒世姻緣傳》中亦有用例,如“認義的姐姐”。
  2. 字義拆分

    • 認:指主動建立關系(如認親、認師);
    • 義:強調情誼或道義層面的聯結。

使用場景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需注意與“認識”區分,後者側重對事物或人的了解,而“認義”更強調關系締結。

“認義”主要體現傳統社會中的拟親屬關系構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辭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認義

認義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理解和接受某種含義或觀點的意思。它由“讠”和“義”兩個部分組成。

其中,“讠”是“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與口頭表達和溝通相關的意思。它是由兩個筆畫構成的。

“義”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意思、道理、價值觀等。它由七個筆畫組成,是一個複雜的漢字。

“認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認義”在寫法上會有一些變化。古代把“認義”寫作“認義”,其中的“認”字在現代漢字中寫作“認”,而“義”字和現代漢字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認義”的例句:

  1. 她非常認義,總是能夠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觀點。
  2. 我希望他能認義我的想法,這樣我們可以達成共識。
  3. 他對于音樂有深入的認義,能夠領悟出其中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與“認義”相關的詞彙: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認義”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