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燒。《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漢 鄭玄 箋:“草木燋枯,如見焚燎。”《後漢書·應劭傳》:“逆臣 董卓 ,蕩覆王室,典憲焚燎,靡有孑遺。”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跋》:“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
“焚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焚燒,常用于描述火勢蔓延或大規模燃燒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焚燎”由“焚”(燃燒)和“燎”(火焰蔓延)組成,字面指用火焚燒物體,引申為火勢擴散或徹底燒毀。例如《後漢書》中“典憲焚燎”即指典籍被大火焚毀。
部分資料(如)提到“焚燎”可作成語,比喻小事引發連鎖災禍,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存疑,需結合語境判斷。
現代漢語中,“焚燎”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強調焚燒的破壞性,如“戰火焚燎古城”。
該詞以“焚燒”為基本義,古籍中多用于天災人禍的描寫,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
《焚燎》是一個漢字詞,包含兩個字,意思是用火焚燒照明。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火光明亮照射的場景,引申為把黑暗驅散,令事物變得明亮。
段落2:部首和筆畫《焚燎》的首字《焚》字的部首是火,表示與火相關;《燎》的部首是火,表示與火相關。
《焚》字的總筆畫數為四畫;《燎》字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段落3:來源和繁體《焚燎》是一個古代詞彙,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日诰》一書中。隨後被廣泛使用,成為描述火光照明的常用詞。
繁體字中,《焚》和《燎》的形态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别。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焚燎》的方式與現在寫法幾乎相同,沒有明顯變化。這顯示了漢字書寫的傳承與穩定性。
段落5:例句1. 晚上的篝火,像一束焚燎,照亮了整個營地。
2. 在黑暗中點燃一支蠟燭,瞬間就焚燎起了整個房間。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焚燒、燎原、燃燒。
近義詞:明火、明燈。
反義詞:黑暗、缺光。
這是關于《焚燎》這個詞的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