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國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種儀器。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韓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陳奇猷 集釋:“司南其制蓋如今羅盤針,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猶言東西,日朝出自東,夕入於西,故以朝夕為東西也。” 漢 王充 《論衡·是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越裳 氏重譯來貢……使者迷其歸路, 周公 錫以文錦二疋,軿車五乘,皆為司南之制。” 嚴複 《救亡決論》:“遠之蠶桑、司南,近之若書槧、火藥,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2).比喻行事的準則;正确的指導。《鬼谷子·謀篇》:“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唐 李商隱 《<會昌一品集>序》:“為九流之華蓋,作百度之司南。” 宋 陸遊 《十月二十四子夜夢中送廬山道人歸山》詩:“夙士極知成殿後,吾曹所賴作司南。”
(3).司南車的省稱。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使大夫宴将送至國而還,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還至。”《晉書·輿服志》:“記裡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
(4).猶司晨。 唐 杜甫 《雞》詩:“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 楊倫 箋注:“ 夔州 在南,雞司昏曉,今失其司晨之職,故曰 巫峽 漏司南。”參見“ 司晨 ”。
司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本義:古代指南器具 指中國古代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工具,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其外形通常像一把勺子(“杓”),底部圓滑,放置在光滑的、刻有方位(如八方、二十四向)的“地盤”中央,其勺柄(“柢”)在靜止時會指向南方。這一發明體現了古人對磁石天然指向性的認識和利用,是後世指南針的雛形。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引申義:準則、依據或指導者 由于司南能準确指示方向,避免迷途,故其意義被抽象化、象征化。在語言運用中,“司南”常被用來比喻:
文化象征:方向與智慧的象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司南”超越了其物理功能,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符號:
辨: 在現代漢語中,“司南”的本義(指南工具)已基本被“指南針”取代,但其引申義(準則、指導)和文化象征意義仍在使用,尤其在書面語和文學性表達中,用以表達權威性、指導性或方向性的内涵。
“司南”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了曆史、文化和語言角度的解釋: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别方向的磁性儀器,由天然磁鐵礦石制成杓形,放置于刻有方位的光滑盤上,利用磁鐵指南特性指示方向。其特點包括:
知識延伸:司南的磁杓與地盤構成完整方位系統,其物理原理可表示為: $$ F = q(vec{v} times vec{B}) $$ 其中$vec{B}$為地磁場,磁杓因鐵磁性物質受磁場力矩作用定向排列,最終實現指南功能。這一發明比歐洲同類儀器早約千年。
艾席半散包裝标柱蔽辜撥阮部案蒼牙超前消費刺殺旦叢簇道數登臣俄爾惡弱風和日暖分形連氣嘎噔赅贍搆築歸根究柢河清雲慶華説隳颠缰辔嚼口憿絕驚座軍饷隽雅匡宋誇逐斂銳流民麻履盲聾眉耉七寶池青翰棹輕強清味秦九韶啟事惹草拈花仁策沈寞首戰告捷霜白說說而已蒜鉢子堂宇讨虜陶緼讨研玩常文衮蓊翳誤工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