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株三枝的荊樹。《藝文類聚》卷八6*九引 周景式 《孝子傳》:“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歎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
(2).詩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晉 陸機 《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三荊搖落,五都悲涼,痛門戶之無主,悼人琴之兩亡。”
(3). 後魏 置 荊州 于 穰縣 (今 河南 鄧縣 ),置 南荊州 于 安昌 (今 河南 确山縣 ),置 東荊州 于 泚陽 (今 河南 泌陽縣 ),謂之 三荊 。參閱《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胡三省 注。《魏書·尒朱榮傳》:“仍出 魯陽 ,歷 三荊 ,悉擁生蠻北填六鎮。”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荊漢語 快速查詢。
“三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植物形态
指一株三枝的荊樹,常被用作自然意象。例如《藝文類聚》引周景式《孝子傳》記載,兄弟因見三荊同株而感悟親情,最終和睦相處。
比喻同胞兄弟
在文學作品中,“三荊”常象征手足情深。如晉代陸機《豫章行》中“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唐代楊炯亦用此典表達家族情感。
曆史地名
後魏時期曾設三個荊州行政區:荊州(今河南鄧縣)、南荊州(今河南确山縣)、東荊州(今河南泌陽縣),合稱“三荊”。
補充說明
《三荊》是一個詞語,具有以下意思:豐滿,肥壯。
《三荊》的部首是 “艹”(草字頭部),共有13個筆畫。
《三荊》一詞源于古代文獻《左傳》中的記載,形容飽滿的狀态。
《三荊》的繁體字為「三荊」。
在古代,有時候會将《三荊》寫作「三井」,但現代通用的寫法是「三荊」。
1.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堪稱三荊之體。
2. 這隻肥豬胖得像個三荊。
三荊并不常用于組詞。
近義詞包括:豐滿、肥胖、魁梧。
反義詞包括:消瘦、瘦弱、纖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