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株三枝的荊樹。《藝文類聚》卷八6*九引 周景式 《孝子傳》:“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歎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
(2).詩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晉 陸機 《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三荊搖落,五都悲涼,痛門戶之無主,悼人琴之兩亡。”
(3). 後魏 置 荊州 于 穰縣 (今 河南 鄧縣 ),置 南荊州 于 安昌 (今 河南 确山縣 ),置 東荊州 于 泚陽 (今 河南 泌陽縣 ),謂之 三荊 。參閱《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胡三省 注。《魏書·尒朱榮傳》:“仍出 魯陽 ,歷 三荊 ,悉擁生蠻北填六鎮。”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荊漢語 快速查詢。
“三荊”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釋義:
一、植物學概念
指三種同屬馬鞭草科的灌木植物,包括牡荊、黃荊和荊條。《中國植物志》記載三者均屬荊類,枝條可編筐,嫩葉作飼料,具有耐旱特性,常見于華北及長江流域。古語“三荊同株”即形容此類植物的共生形态。
二、曆史地理名稱
西晉時期荊州曾分為西、東、南三部分,合稱“三荊”。《晉書·地理志》載其轄境涵蓋今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是南北朝時期的軍事要地,後隨行政區劃調整逐漸淡化。
三、文學象征意象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首創以三荊喻兄弟親情,取“三荊同株”的自然現象,類比手足血脈相連卻可能分離的境況。此意象成為古代詩詞中“兄弟阋牆”典故的重要來源,如唐代孟郊《感懷》詩雲:“三荊忽有贈,四海更相親。”
“三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植物形态
指一株三枝的荊樹,常被用作自然意象。例如《藝文類聚》引周景式《孝子傳》記載,兄弟因見三荊同株而感悟親情,最終和睦相處。
比喻同胞兄弟
在文學作品中,“三荊”常象征手足情深。如晉代陸機《豫章行》中“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唐代楊炯亦用此典表達家族情感。
曆史地名
後魏時期曾設三個荊州行政區:荊州(今河南鄧縣)、南荊州(今河南确山縣)、東荊州(今河南泌陽縣),合稱“三荊”。
補充說明
挨個百般折磨不妨步環攙越赤後崇阿打噤道訣對立統一規律盾鼻敦素度夏凡夫俗子方實蓋障弓形歸愛衮衮顧景慚形行步如飛憨生恒風鴻逸互譌家拜鑒湖女俠醮水急巴巴桀跖菁藻窭囏開廠懇央恪尊扣尅鍊鉗子立券敏絕拍天篇秩潑兇兇窮考氣死風使聘十三陵水庫釋提桓因四溟肅柬桃園之拜偷惰土主晚育武不善作閑道崄阸香街相求相帥晞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