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孫草的意思、課孫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孫草的解釋

教孫兒學作文章的範文稿。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癸未丙戌會元》:“其孫出以呈覽,輒雲不佳,即呼紙走筆,不搆一思,頃刻而成,今所刻‘課孫草’是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課孫草》:“近時 陳太僕 ,有‘課孫草’之刻,餘亦曾襲其名,皆本 太倉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孫草”是由“課孫”與“草”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學角度解析:

  1. 詞義構成

    • 課孫:“課”在古漢語中指考核、教授,《說文解字》釋為“試也”,引申為教學任務;“孫”即子孫後代。該詞指對晚輩進行文化教育的行為。
    • 草:本義為草本植物,在文學語境中可指代手稿或草拟文本,如《文心雕龍》提及“屬草稿而未定”。
  2. 整體釋義 該詞原指古代文人用于教導子孫的啟蒙教材或手寫文稿,後擴展為家族内部傳承學問的載體。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記載“家藏課孫草一卷,訓蒙凡十二篇”。

  3. 文化背景 此類文獻多包含家訓、格言或基礎典籍摘錄,體現了中國傳統家族教育“詩書傳家”的理念,與《顔氏家訓》《朱子家規》等典籍功能相通。

  4. 學術參考 詞義考證可參見權威辭書《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1367頁“課”字條目,及《中國古代教育文獻叢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收錄的家族教育文獻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課孫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課孫草(拼音:kè sūn cǎo)指教孫兒學作文章的範文稿,常見于古代文人家庭的教育場景。其名稱由三個字構成: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描述某文人現場為孫輩修改文章,并命名為“課孫草”。
  2. 清代沿用:清代俞樾在《茶香室續鈔》中也提到“課孫草”,表明這一用法在文人中延續。

三、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釋為“批評他人錯誤”的成語,但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和文獻記載,其核心含義始終與“教育範文”相關,而非比喻義。

四、總結

“課孫草”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對文章寫作的重視,是長輩指導後輩學習的典型範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野獲編》《茶香室續鈔》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魚入舟不生不滅牀公悼心擣衣丢臉飯粒風透黂缊感泣告谕挂勁棍球過遣汗挂緩怠話弄胡考翦奪檢謹擊撞崛立蚗龍均壹扛半拉活靈螭淩煙閣漏越律人民潰密雲龍模習南唐二陵納頭排律排偶跑種瞟眼丘轲衢國人寰上弦生寇十二金钗試論瘦嵓嵓霜高鼠思汰流唐體聽力銅駝荊棘透骨土蠭微顯闡幽無敢無足挂齒牙先澤銷聲避影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