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越的意思、漏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越的解釋

聲音浮散。《淮南子·修務訓》:“琴或撥剌枉橈,闊解漏越,而稱以 楚莊 之琴,側室争鼓之。” 高誘 注:“漏越,音聲散。”一說,猶疏越。 劉文典 集解引 孫诒讓 曰:“《禮記·樂記》雲:‘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此雲漏越,亦猶疏越矣。’”《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一唱而三歎,可聽而不可快也。” 南朝 梁 江淹 《到功曹參軍箋詣骠騎竟陵王》:“漏越之琴,竊 莊文 之價;缺齧之劍,盜 頃襄 之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漏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屬古漢語用法:


一、聲音消散

釋義:

指聲音飄散、不凝聚,多形容聲音微弱或傳播無力。

書證:

《淮南子·主術訓》:「譬猶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夫疾風而波興,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是故……不令而自然,不得而持處,其聲不越而遠聞。」此處「不越」即指聲音凝聚有力,反推「漏越」為聲音散逸。

出處參考: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6卷,第128頁。


二、計時器誤差

釋義:

特指古代漏壺(計時儀器)因設計或使用問題導緻的時間計量偏差。

書證:

《新唐書·曆志三》載:「晷漏昏旦,時差八刻,謂之漏越。」指漏壺計時與實際天象出現顯著誤差。

延伸解釋:

古代漏壺通過水流計量時間,若壺身有裂縫(即「漏」)或水流速度不均(即「越」),則造成計時不準,故稱「漏越」。

出處參考: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4冊,第289頁。


學術補充

「漏越」屬文言複合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綜合參考來源: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第1012頁;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10頁。

網絡擴展解釋

“漏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1. 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含義(主要見于)
    基本含義指事情或信息逐漸洩露、流傳出去,強調秘密或隱私的擴散過程。例如:“機密文件漏越後引發輿論關注”。
    詞義構成:“漏”比喻事物從封閉狀态流失,“越”表示超越原有界限,組合後體現從隱秘到公開的動态過程。

  2. 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綜合、3)
    原指琴瑟等樂器的聲音浮散、不凝練,如《淮南子·修務訓》提到“闊解漏越”,高誘注解為“音聲散”。
    引申義可類比“疏越”(《禮記·樂記》),形容音色清疏悠遠。例如南朝江淹《到功曹參軍箋》用“漏越之琴”表達音韻的散逸感。

注意:現代使用多取第一種含義,第二種屬于古籍中的特定用法,需結合原文語境理解。兩種釋義分别源自不同時期的語言演變,建議根據具體文本選擇合適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半支蓮飽其私囊采聽殘廢餐風飲露踹足錯疑當風秉燭費爾馬猜想風聞言事附社伏蟄高陽池瑰意奇行鶴歸虎韔回斜箭訣節子急公近利荊王汲善酒史九斿狙狙橘實抗擊苦命連袤淪隱路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納蘭性德娘子關懦兒盤螭飄茵批抹樸素普通話栖竄棨戟遙臨殺殉十足死要面子袒括貪私俶傥團轉挽掣王貢彈冠琬象違濫無能之輩霧衣鰕狗詳録鹹華綫膛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