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怠的意思、緩怠的詳細解釋
緩怠的解釋
緩慢松懈;拖延怠忽。《管子·重令》:“人心之變,有餘則驕,驕則緩怠……緩怠者民亂于内。” 梁啟超 《美國政治略評》二:“中央之司法機關無有也,僅恃各省之捐欵以充國用,而各省所捐又皆緩怠,時或無有。”
詞語分解
- 緩的解釋 緩 (緩) ǎ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妌 )。緩慢。遲緩。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征。刻不容緩。 放松,松弛:緩和。緩沖。緩解(?)。和緩。 蘇醒,恢複:緩氣。緩醒。 慢徐疾急 筆畫數:
- 怠的解釋 怠 à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緩怠”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ǎn dài,其核心含義為“緩慢松懈;拖延怠忽”。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行為表現:指行動遲緩、效率低下,缺乏緊迫感,常表現為拖延或懶散的狀态。例如《管子·重令》中提到“緩怠者民亂于内”,強調松懈的态度會導緻内部混亂。
- 态度特征:可形容人對事務處理不積極,如工作懈怠、學習懶散等場景(參考)。
2.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最早見于《管子·重令》,指出“驕則緩怠”的危害,将人性弱點與治理問題關聯。
- 近代引用:梁啟超在《美國政治略評》中用“緩怠”描述地方捐款拖延導緻中央政府運轉困難的現象。
3.應用場景
- 社會管理:如政策執行不力、行政效率低下。
- 個人行為:如拖延完成任務、缺乏自律性,需通過時間管理改善(參考)。
4.負面影響
- 長期“緩怠”可能導緻目标難以達成,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秩序問題(如《管子》中提到的“民亂于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管子》或梁啟超相關著作(參考、3、4)。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緩怠
緩怠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緩”和“怠”兩個字部,共計5個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緩的部首是糸(mì),筆畫數為編為7畫;怠的部首是心(xīn),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緩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用以形容人懶散失職、不勤奮的狀态。
繁體
緩怠的繁體字為「緩怠」。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緩怠古時的漢字寫法為「緩慮」。
例句
1. 他整天遊手好閑,工作上完全陷入了緩怠的狀态。
2. 應該注意避免緩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組詞
延緩、緩慢、緩解、緩和、怠惰、怠工、怠慢
近義詞
懶散、慢騰騰、慢吞吞、敷衍塞責
反義詞
積極、勤奮、努力、賣力、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