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孙草的意思、课孙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孙草的解释

教孙儿学作文章的范文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其孙出以呈览,輒云不佳,即呼纸走笔,不搆一思,顷刻而成,今所刻‘课孙草’是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课孙草》:“近时 陈太僕 ,有‘课孙草’之刻,余亦曾袭其名,皆本 太仓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孙草”是由“课孙”与“草”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源学角度解析:

  1. 词义构成

    • 课孙:“课”在古汉语中指考核、教授,《说文解字》释为“试也”,引申为教学任务;“孙”即子孙后代。该词指对晚辈进行文化教育的行为。
    • 草:本义为草本植物,在文学语境中可指代手稿或草拟文本,如《文心雕龙》提及“属草稿而未定”。
  2. 整体释义 该词原指古代文人用于教导子孙的启蒙教材或手写文稿,后扩展为家族内部传承学问的载体。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记载“家藏课孙草一卷,训蒙凡十二篇”。

  3. 文化背景 此类文献多包含家训、格言或基础典籍摘录,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教育“诗书传家”的理念,与《颜氏家训》《朱子家规》等典籍功能相通。

  4. 学术参考 词义考证可参见权威辞书《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367页“课”字条目,及《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收录的家族教育文献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课孙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课孙草(拼音:kè sūn cǎo)指教孙儿学作文章的范文稿,常见于古代文人家庭的教育场景。其名称由三个字构成:

二、出处与用法

  1. 历史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沈德符的《野获编》,描述某文人现场为孙辈修改文章,并命名为“课孙草”。
  2. 清代沿用:清代俞樾在《茶香室续钞》中也提到“课孙草”,表明这一用法在文人中延续。

三、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如)将其误释为“批评他人错误”的成语,但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和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始终与“教育范文”相关,而非比喻义。

四、总结

“课孙草”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对文章写作的重视,是长辈指导后辈学习的典型范例。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野获编》《茶香室续钞》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饱读北正别作良图产道创辟定夺顶嘴抵足谈心对青竹负胜改易感慨镐头根盘蔕结够不上古诗十九首浣帛幻瞖护阖甲产奬掖较然继而稽伏进境抗直老蟇恋恋不舍怜惜绫纨乱兵漫头梅花妆木瓜山难倒缥色迁散千载庆成宴亲习劝功诠义蹂促三檐青罗繖僧宫涩滞杀时间沙岫笙歌石栏诗韵瘦骨棱棱説得去鼠妖俟伏斤太霄跳槽相喣沫咸津津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