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疾的意思、苛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疾的解釋

(1).重病。《素問·至真要大論》:“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 王冰 注:“苛,重也。”

(2).猶疾病。《管子·小問》:“除君苛疾,與若之多虛而少實。” 尹知章 注:“若,似也。謂君之材能多似有而非實,如此者,亦祝去之也。”《呂氏春秋·審分》:“凡人主必審分,然後治可以至,姦僞邪辟之塗可以息,惡氣苛疾無自至。” 高誘 注:“自,從也。君德合則祥瑞應,故苛疾無從來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苛疾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詞義解析

“苛”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小草也”,後引申為“繁細、嚴酷”之意,如《禮記·内則》載“疾痛苛癢”即指疾病帶來的痛癢不適。“疾”本義為“病”,《釋名·釋疾病》稱“疾,病也,客氣中人急疾也”。二字連用構成“苛疾”,指代嚴重而頑固的疾病,常見于中醫古籍,特指因外邪侵襲或内傷失調引發的複雜病症。

二、文獻例證

《黃帝内經》中多次出現該詞,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言“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此處的“苛疾”指違背四時規律導緻的疾病。張介賓《類經》注釋:“苛者,深重難治之謂。”清代醫家張志聰在《黃帝内經素問集注》中強調:“苛疾,猶痼疾也。”這些注解均指向其病程纏綿、病勢危重的特征。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中醫術語中,“苛疾”仍用于描述遷延不愈的慢性病或疑難雜症,例如《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将其定義為“頑固難治的疾患”,常與體質虛弱、邪氣深伏等因素相關。該詞體現了中醫對疾病複雜性的認知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苛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重病
    源自《素問·至真要大論》:“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王冰注解“苛”為“重”,強調病情嚴重。
    此義項多用于中醫典籍,指因陰陽失衡引發的重症。

  2. 泛指疾病
    《管子·小問》提到“除君苛疾”,尹知章注将“苛疾”解釋為疾病,側重疾病的普遍性。
    另《呂氏春秋·審時》中“苛疾”亦指病痛,與“苛”通“疴”(病)相關。

二、詞源補充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現多用于古籍研究或中醫文獻,日常語境已罕見。需注意避免與“苛”的常見義(如“苛刻”)混淆。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分析,可參考《黃帝内經》《管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輩伯啚泊爾不偏不倚采選倡家禅和氣潮氣徹頭酬醋踹水除托大塊膽大潑天悼惜燈品電鏟惡發風示佛桑負嶮丐颉敢布腹心趕道鲠烈關奏核查哄場宏妙戶算賤子狡讦焦眉苦臉金石交兩頭蒙龍皮蔓引株連沒槽道蜜漿民富國強前軍潛水艇屈摺人尖兒戎兵榮膺鹗薦上刀山生離死别事理十義衰绖屬者誦德瑣闱它腸畋馬填賠天懸地隔亭傳渥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