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恬淡貌。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蕭然自足,泊爾無知。”《宋書·王微傳》:“泊爾屍居,無方待化。”
泊爾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泊”和“爾”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泊”本義指停船靠岸,引申為恬淡、甯靜的狀态;“爾”作為後綴助詞,主要起修飾語氣的作用。二者組合後,“泊爾”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描述超然物外的處世态度,例如:“心泊爾以寡欲,形逍遙而自得”(《漢典》引《昭明文選》典故)。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特别指出該詞屬于文言文中的狀态形容詞,常見于唐宋詩文對隱逸生活的描摹。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在成語“澹泊爾生”中,表達不慕榮利的價值觀(《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中未被收錄,屬于低頻書面用語。其在《四庫全書》子部典籍中共出現127次,多與道家思想關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統計)。
“泊爾”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ó ěr,主要含義是恬淡、淡泊的樣子,常用于形容人超脫物欲、心境平狀态。
基本釋義
指人恬淡自足、無欲無求的精神狀态,出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名實》:“蕭然自足,泊爾無知。” 意為内心清淨滿足,不為外物所擾。
古籍用例
字義拆分
包藏悲欣颩颩孱昏嗔嗔塵化赤棠蟲白蠟沖打村郊大做文章奪取俸深匄貣工時骨節眼耗敝和穆合瑞怙頑不悛腳踩兩邊船交誼靜砌舉報考辭辣子角簾幕連羣眉頭彌兵弭徹拏音内潰廿四考中書怦怦錢黥旂常棄舊清灰冷火邛杖秋征七夕錢婘屬軥辀灑泣善通折愧石坂獅吼堂收要速寇訴苦泝然談評通穆危重武經七書烏絲行汙澤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