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文苑傳下·祢衡》載, 孔融 與 祢衡 友善,曾上疏薦 祢衡 曰:“鷙鳥累伯,不如一鶚。使 衡 立朝,必有可觀。”後人以“榮膺鶚薦”為賀人登科之頌辭。 明 邱濬 《成語考·科第》:“賀登科曰榮膺鶚薦。”
“榮膺鹗薦”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于祝賀他人科舉登科或獲得重要職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後漢書·文苑傳下·祢衡》。東漢時期,孔融曾向朝廷推薦祢衡,并在奏疏中寫道:“鸷鳥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這裡用“鹗”(一種猛禽)比喻傑出人才,強調祢衡的才能遠超衆人。
成語表示因被有力推薦而獲得榮耀,特用于恭賀他人通過科舉考試或晉升要職。例如《幼學瓊林》中提到:“賀登科,曰榮膺鹗薦”。
該成語融合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與動物象征,既體現對個人能力的贊美,也暗含對伯樂識才的肯定。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特定禮儀場合。
《榮膺鹗薦》是由“榮膺”和“鹗薦”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某人榮幸地受到很高的推薦和贊譽。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榮”字的部首是艹,共有11筆。
2. “膺”字的部首是⺼,共有15筆。
3. “鹗”字的部首是鳥,共有21筆。
4. “薦”字的部首是艸,共有12筆。
來源和繁體:
《榮膺鹗薦》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但具體的出處暫無明确來源。成語還有一個繁體形式,即“榮膺鶚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榮膺鹗薦”這個成語,古人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整體意義沒有改變。
例句:
他由于在工作中的傑出表現而榮膺鹗薦,得到了晉升的機會。
組詞:
1. 榮耀:榮耀是指因為出色的成就或功勳而備受贊譽。
2. 鷹揚:鷹揚形容某人精神風貌昂揚自豪,得意洋洋的樣子。
3. 推舉:推舉是指提議、選舉某人擔任某個職務或任命某人。
近義詞:
1. 得意洋洋:表示某人因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得意和自豪。
2. 鋒芒畢露:形容某人突出的才幹和表現展現出來。
反義詞:
1. 黯然失色:形容某人因為與他人相比不夠出色而感到失望和無光。
2. 不起眼:形容某人平凡無奇、不引人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