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 王冰 注:“苛,重也。”
(2).犹疾病。《管子·小问》:“除君苛疾,与若之多虚而少实。” 尹知章 注:“若,似也。谓君之材能多似有而非实,如此者,亦祝去之也。”《吕氏春秋·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姦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 高诱 注:“自,从也。君德合则祥瑞应,故苛疾无从来至也。”
“苛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重病
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王冰注解“苛”为“重”,强调病情严重。
此义项多用于中医典籍,指因阴阳失衡引发的重症。
泛指疾病
《管子·小问》提到“除君苛疾”,尹知章注将“苛疾”解释为疾病,侧重疾病的普遍性。
另《吕氏春秋·审时》中“苛疾”亦指病痛,与“苛”通“疴”(病)相关。
该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或中医文献,日常语境已罕见。需注意避免与“苛”的常见义(如“苛刻”)混淆。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例句分析,可参考《黄帝内经》《管子》等文献。
《苛疾》是一个比喻性词语,在汉语中指代一种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或不适。它用来形容一种深沉或难以摆脱的痛苦、烦恼或困扰。
《苛疾》是由部首“艹”和“疒”组成的。艹表示“草”或者植物相关的意思,而疒是指“疾病”。
根据《康熙字典》,《苛疾》字总共有16个笔画。
《苛疾》来源于《庄子·田子方》:“豪而不正则离,勇而无礼则暴,柔而好胜则苛,义而利说则疾。”
在繁体字中,“苛”字保持不变,而“疾”字写作“疾”。
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代,“苛”字的写法为“罦”,而“疾”字的写法为“痎”。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被使用。
1. 他被苛疾所困扰,一直无法摆脱。
2. 这次失败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苛疾。
3. 学生们在考试前都感到苛疾。
1. 苛求:过分要求或期望。
2. 苛责:用严厉的态度批评或指责。
3. 苛待:虐待或不公平对待。
近义词:折磨、痛苦、恶疾。
反义词:舒适、安康、幸福。
白莲会摆弄拜首碧壶笔杰嬖习常象礠石打火店呆獃打磕睡谠言嘉论禫制打嚏大宥得也么鼎湖腭化恩宠勾捕关接何足道哉回讬诲殖鹄立活分讲口惊飞进说九陌巨额菌界龛世两人合穿一条裤子离鸾满数梅花参蒙葺秘怪鸣壁目属耐纶槃回品等迫不可待繦杖箧笥漆妃寝室讪筋身份深计远虑深玄识神输官听德同极下手书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