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似圓鼓的釘子。有的圓頭上有花紋。 庾信 《和趙王看伎》“圓花釘鼓牀” 清 倪璠 注:“圓花,鼓釘也。鼓釘圓,刻作花文,釘其上,故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京師窮市上,有古鐵條,垂三尺許,闊二寸有奇。形若革帶之半,中虛而外鏽澁,兩面鼓釘隱起,不甚可辨。”
“鼓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一種頭部呈圓鼓形狀的釘子,常見于傳統器物或裝飾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鼓釘的典型特征是一端為圓鼓形,部分鼓釘的圓頭上還刻有花紋。這種釘子既具有固定功能,又兼具裝飾性,常見于古代家具、樂器(如鼓床)或建築構件中。
在工業領域,鼓釘也指一種雙鼓形鉚釘,用于金屬闆材鉚接,具有抗拉、耐高溫等特點,常見于機械、船舶等行業。但此含義屬于專業術語,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漢典等辭書來源。
《鼓釘》(gǔ dī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部首、筆畫和音節組成。這個詞的意思是使用錘子或其他工具錘擊釘子。
《鼓釘》的部首是“钅”,它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有關。這個詞的筆畫數目是8畫。
《鼓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築行業。在古代,人們在建造房屋和其他結構時經常需要使用錘子來敲打釘子,以固定構建的各個部分。因此,這個詞形成了代表敲打釘子的意義。
《鼓釘》的繁體字是「鼓釘」。
在古代,「鼓釘」這個詞的書寫形式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它的基本含義和代表敲打釘子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并沒有發生變化。
1. 他用錘子鼓釘将木闆固定在牆上。
2. 請小心敲打釘子,不要傷到手指。
一些與《鼓釘》相關的詞語包括:
- 釘子(dīng zǐ):一種用來連接或固定物體的金屬或木制品。
- 錘子(chuí zi):一種用來敲打物體的工具,通常具有金屬頭和手柄。
與《鼓釘》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 打釘(dǎ dīng):指使用工具敲打釘子進行固定。
- 錘擊(chuí jī):意味着使用錘子或類似的工具進行打擊。
與《鼓釘》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
- 拔釘(bá dīng):表示将被固定的釘子從構建物中拔出。
- 移除(yí chú):指将釘子或其他固定物體從一個位置移到另一個位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