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诠較的意思、诠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诠較的解釋

權衡比較。詮,通“ 銓 ”。 唐 白居易 《和<知非>》:“因君知非問,詮較天下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诠較(quán jiào)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辨析、比較來闡明事理。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分項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诠”指解釋、闡明(如“诠釋”),“較”指比較、考校(如“較量”)。二字組合強調通過對比分析以達成清晰闡釋 的過程。《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辨析比較”,如《宋史·職官志》載:“诠較群才,品其優劣。”

  2. 引申義

    在學術讨論中,引申為對複雜事物或觀點的系統性對比與論證。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诠較古今得失”,即通過曆史比較辨析是非。


二、語用特征


三、經典用例

  1. 《晉書·刑法志》:

    “法令滋章,诠較難明。”——指法律條文繁雜時,通過比較辨析仍難以明晰其義。

  2. 唐代劉知幾《史通》:

    “诠較彜章,糾舛正謬。”——強調通過對比典章制度以修正謬誤。


四、與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點 示例
诠較 解釋性比較 诠較諸家學說異同
考辨 考證真僞 考辨文獻真僞
校勘 文本字句校對 校勘古籍版本

(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華書局)


五、學術價值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學術重辨析、尚實證 的思維範式。現代研究中,可用于方法論表述,如“通過跨文化诠較揭示思想演進”(參考《哲學研究》2023年第4期)。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2. 《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
  3.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
  4.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
  5.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6)

網絡擴展解釋

“诠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án jiào,其核心含義是權衡比較,其中“诠”通假為“铨”(意為衡量、選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诠:通“铨”,指衡量、評估。
    • 較:比較、較量。
      合起來表示通過衡量、對比來分析事物的優劣或真相。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事物或觀點的深入分析、對比,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中。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詩句:“因君知非問,诠較天下事。”


權威來源對比


易混淆點澄清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诠較”解釋為“争辯、争論”,可能是對“較”單獨含義的延伸,但與主流權威解釋不符,需以“權衡比較”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诠”與“較”的單獨釋義,可參考、9對“較”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捱擠熬清守談白骨精百騎弁端采漁德尊望重定衣風飙婦人之仁鍋頭家隸檢獲緊不緊靖遏金盤久歸道山涓塵絶腸舉絲魁北克樂玩臨風對月露墅賂獻買脫漫寫迷陣倪煥之疲厭乾台黔突暖席峭險峭阤其道亡繇七命窮覽啟示啟祚辁才仍幾镕造三師煽權仕流實狀束脅死心落地踏罡禮鬥桃花春水天莊宛駒違暴猥儒無害下吧下回分解響版細草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