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玺韍的意思、玺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玺韍的解釋

見“ 璽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玺韍”是古代中國政治禮儀中的重要器物組合,由“玺”和“韍”兩部分構成,需分别解析其内涵及關聯性:

一、基本釋義

  1. 玺(xǐ):《說文解字》釋為“王者印也”,特指帝王專用的玉質印章,象征國家最高統治權。秦漢以後成為皇帝專屬稱謂,如傳國玉玺代表政權合法性。
  2. 韍(fú):《周禮·春官》記載為貴族禮服佩飾,形似蔽膝,以皮革或絲織物制成,顔色、紋飾對應身份等級。在玺制語境中,特指系縛玉玺的绶帶。

二、字源考據

三、曆史制度功能 西周金文已見“玺節”記載,至秦漢形成完備的玺韍制度。例如《漢舊儀》載皇帝玺韍“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裡,兩端無縫,尺一闆中約署”,绶帶長度、材質均有嚴格規範。隋唐後演變為“寶绶”體系,仍延續玺韍的核心象征功能。

四、文化象征意義 《白虎通義·封禅》雲:“玺者,信也;韍者,服也”,二者組合構成“執掌天命,威服四方”的君權符號。故宮博物院現存清代“皇帝之寶”附明黃绶帶,即屬玺韍制度的實物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玺韍”是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詞彙,現結合相關解釋梳理如下:

基本含義

“玺韍”為“玺绂”的異體寫法,指帝王印玺的绶帶,即玺绶。其中:

文獻例證

  1. 《漢書·元後傳》記載“奉上皇太後璽紱”,描述權力移交儀式中玺印與绶帶的呈遞()。
  2. 《三國志》提到孫皓時期“佩皇後璽紱者多矣”,反映玺绶作為身份标識的作用。
  3. 《新唐書》中唐高祖受隋帝“皇帝璽紱”,體現政權更疊時玺绶的象征意義。

功能與象征

玺韍不僅是印章的裝飾物,更是皇權正統性的載體,常見于登基、冊封、禅讓等重大儀式,代表統治合法性的傳承。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史書原文(部分内容源自)。

别人正在浏覽...

鼻鏡不群曹聚車脂抽閑垂竿楮墨大道代價待欲大荊撣軟倒冠落珮彫戈帝虎敢保皈投駭訛耗少滑雪火床佳構薦度降幟攪和金閨錦紳寄小讀者看喬墾化略玃良箴連錢李默然李桃縷説馬鞍鞒毛扇免驗木材廠龐博潛逵清順乳梨三觞盛年詩歌世僞狩獵受盤聳羨台照恬不知愧畏之如虎武稱五痔銜持鄉侄先零蕭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