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信輕諾的意思、寡信輕諾的詳細解釋
寡信輕諾的解釋
輕易答應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詞語分解
- 寡信的解釋 少信用;少誠信。《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漢 劉向 《說苑·談叢》:“營於利者多患,輕諾者寡信。” 宋 柳永 《尾犯》詞:“佳人應怪我,别後寡信輕諾。”
- 輕諾的解釋 輕易許諾。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是故輕諾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無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言不詳於反覆,好輕諾而無實者,虛人也。”參見“ 輕諾寡信
專業解析
“寡信輕諾”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經典文獻,形容人輕易許諾但很少守信的輕率行為。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詞源、用法及相關示例,确保内容權威可信。
一、成語定義
“寡信輕諾”由“寡信”和“輕諾”兩部分組成:
- “寡信”指很少守信或缺乏誠信;
- “輕諾”指輕易許諾或草率承諾。
整體意思為:形容人說話輕率,隨意答應他人請求或承諾,但實際很少兌現諾言,體現了誠信缺失的負面品質。該成語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人們要言行一緻、重信守諾。
二、詞源與演變
“寡信輕諾”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如《莊子·外物》中類似表述,強調輕諾易緻失信。後世如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進一步闡釋,将之與儒家“信”德聯繫,提醒人們“輕諾者必寡信”。成語在明清時期定型,收錄于《康熙字典》等權威辭書,現代漢語中沿用為固定表達,常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
三、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
- 情感色彩:貶義,強調批評或勸誡。
- 例句:
- 他為人寡信輕諾,多次承諾幫忙卻從未兌現,導緻朋友疏遠。
- 在商業交往中,寡信輕諾的行為易損害信譽,影響長期合作。
四、權威參考
為提升解釋的可信度,參考以下權威來源:
-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寡信輕諾”指“輕易許諾而很少守信”,強調其道德警示意義。
- 參考漢典網(zdic.net)釋義,該成語源自古籍,常用于教育人們“重諾守信”的重要性。
- 依據《漢語大詞典》分析,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信”德的重視,與《論語》中“言必信,行必果”相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寡信輕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輕易許諾他人卻很少守信用,形容人言而無信、不履行承諾的行為。
出處與結構
-
出處
源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意為:輕易許諾必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往往會遇到困難。)
-
結構分析
- 寡信:信譽不足,缺乏誠信;
- 輕諾:隨意答應他人請求。
兩者結合,強調“輕易承諾”與“缺乏信用”的因果關系。
用法與示例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不守信用的人或社會現象,如:“他向來寡信輕諾,不可委以重任。”
- 經典例句
宋代柳永《正宮·尾犯》:“佳人應怪我,别後寡信輕諾。記得當初,翦香雲為約。”
同源與近義
- 同源詞:輕諾寡信(詞序調換,含義相同)
- 近義詞:言而無信、背信棄義
- 反義詞:一諾千金、言出必行
延伸知識
- 發音:guǎ xìn qīng nuò(注意“諾”讀第四聲)
- 繁體寫法:寡信輕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老子》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被迫骉骉水比賽不謂財務長則是抄件鈔書胥晨極垂蔭唇焦舌敝蹙金刁帶跌跌撻撻二溟二葉番校費盡心思傅科擺高邈國子學和時華伍監祠江山如畫簡靜階封極憤酒禍忌齋可泣可歌昆台陵石旄麾馬傭袅袅婷婷辟土遣蝨前轍切類清浰圈栊曲瓊攘斥如泣如訴三綱五常埽眉才珊瑚樹沈想侍兒市名首戾說條念款特長條形下本罅漏綫膛鮮衣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