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開袟”。1.猶開卷。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别>》:“點翰詠新賞,開袠瑩所疑。”
(2).指每個十年的第一年(如十一年,二十一年等)。因十年為一秩,故稱。語本 唐 白居易 《思舊》詩:“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清史稿·高宗紀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紀年開袠,命減刑。”《清史稿·穆宗紀二》:“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乙丑,以紀年開秩論減刑。”
“開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開卷
指打開書卷,開始閱讀或寫作。例如南朝梁江淹在《雜體詩·效謝惠連》中寫道:“開袠瑩所疑”,即通過閱讀書籍來解答疑惑。
十年之首年
指以十年為一秩(周期),每個周期的第一年。例如十一年、二十一年等。這一用法源自唐代白居易《思舊》詩:“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指自己進入第七個十年(即61歲)。清代《清史稿》中也有類似用法,如“以紀年開袠,命減刑”。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白居易詩集。
開秩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開和秩。
開的部首是丨,總共有四畫。
秩的部首是禾,總共有十三畫。
開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仲春之月》:“孟春之月,天子犧牲于東郊,緻事于昌。”開秩是指春天的天子犧牲祭祀,是一種莊嚴正式的儀式。
開秩(開秩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開的字形更加繁瑣,拆成三個部分,上部是“亠”,中部是“并”,下部是“口”,形态像是一個人把手“開”着,請的樣子。秩的字形也有所變化,變為“禾”旁加上“巾”,巾與禾結合形成秩字。
他在開秩儀式上演講了半小時。
開誠布公、開闊、開明、秩序、官秩等。
舉行、開展、安排等。
廢弛、敷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