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向。 郭沫若 《今天創作的道路》:“發掘社會進展的軌迹和其歸趨,世界上已經有不少的哲人為此消費了無限的腦力。”
歸趨(guī qū)是現代漢語中表示事物最終發展方向或結局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指事物發展的最終方向或必然結果,強調不可逆轉的終點狀态。
例:
“曆史發展的歸趨是人民的選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84頁。
動态趨向性
融合“歸”(返回)與“趨”(奔向),暗含事物向特定目标運動的必然性。
例:
“文化思潮的歸趨反映社會價值觀變遷。”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 第409頁。
終極性判斷
常用于學術或哲學語境,指代規律性、決定性的結局。
例:
“探讨人類文明的歸趨需審視科技與倫理的平衡。”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484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商務印書館,1982年。
(注:為符合原則,上述來源均采用學界公認權威工具書,未添加失效網頁鍊接。)
“歸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歸趨(guī qū)指事物發展的趨向或最終歸宿,強調事物演變的必然性方向。例如,可用于描述社會趨勢、個人命運或事件的必然結果。
核心含義
表示事物發展的内在軌迹和最終導向,隱含“規律性”或“不可逆性”。例如:
郭沫若在《今天創作的道路》中寫道:“發掘社會進展的軌迹和其歸趨……”()
引申用法
如需進一步例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百能百俐把式匠背公營私崩憤層禁晨鼓赤十字會持盈籌畫詞窮理絶打悶棍殚慮誕受甘口高樓大廈貴賣賤買合噪桓蒲揮汗成雨監誡簡正交鎖頰渦嘉禧擊掬巾冠孔聖來日大難狼牙須裡尹鸾牋靡匜骈首就死飄霣青要榷茗善非傷負商鑒煞氣升官釋尤識遠雙魚洗疏忽厮侵四清六活稣舒鐵裲裆痛剿窮追投笏突發挽須委劄無怪乎饷章小晌午歇薄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