赗馬的意思、赗馬的詳細解釋
赗馬的解釋
(1).贈與喪家送葬的馬。《禮記·少儀》:“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币、大白兵車,不入廟門。” 孔穎達 疏:“賵馬入廟門者,以馬送曰賵……既送亡者,故将入廟門也。”
(2).指拉靈車的馬。 唐 溫庭筠 《莊恪太子挽歌詞》之二:“塵陌都人恨,霜郊賵馬悲。”
詞語分解
- 赗的解釋 赗 (賵) è 送財物助人辦喪事。 助人辦喪事的財物。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赗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喪葬禮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贈與喪家送葬的馬匹
指在喪事中贈送給逝者家屬,用于送葬儀式的馬。這一用法源自《禮記·少儀》的記載:“賵馬入廟門”,孔穎達疏注解釋為“以馬送曰賵……既送亡者,故将入廟門也”。
-
拉靈車的馬
在唐代文獻中,赗馬也指牽引靈車的馬匹。如溫庭筠《莊恪太子挽歌詞》中提到的“霜郊賵馬悲”。
文化背景
- 禮儀規範:古代喪禮中,赗馬需進入廟門,而其他助喪物品(如赙馬、兵車等)則不入廟門,體現了嚴格的禮制區分。
- 漢字解析:“赗”字從“貝”(財物),本義為贈送財物助人辦喪事,如漢典所述“送財物助人辦喪事”。
補充說明
- 讀音:拼音為fèng mǎ。
- 相關詞:與“赙馬”(助喪的馬)、“賵禭”(贈喪家的車馬衣物)等同屬喪葬禮儀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制度,可參考《禮記》或相關禮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赗馬 (fèng mǎ)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包含了“赗”和“馬”。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赗”由“貝”和“馮”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0個筆畫;
- “馬”已經是一個單獨的漢字,總計3個筆畫。
來源:
“赗馬”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詩經·王風·赗馬》篇。其中,“赗”描述了馬的優美外貌和形态,是對馬品質的贊美;而“馬”則是指馬這種動物本身。
繁體字:
繁體字中,“赗”保持不變,“馬”則變為“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在“赗馬”的情況下,一般保持了和現代字相似的形态。
例句:
張先生的赗馬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組詞:
赗馬場、赗馬比賽、赗馬士兵
近義詞:
良馬、佳馬、美馬
反義詞:
劣馬、瘦馬、丑馬
希望這些答案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